【访谈】前中国医师:摆脱清零窘境 有效疫苗是关键

作者: 毛芃、 半窗碎月

上个周末,上海、北京、成都、武汉等数所大城市的市民和多所大学的学生进行抗议示威,表达对严酷的清零措施所造成的种种悲剧和次生灾难的强烈不满。为何在新冠疫情肆虐三年、全世界几乎都采取了与病毒共存、把奥密克戎当感冒对待的当下,中国仍坚持清零手段呢?症结何在呢?近日此采访了前中国广州医师、现定居悉尼的“半窗碎月“先生。

中国民众抗议严酷的清零措施

以下是与“半窗碎月“先生的采访对话内容。“半窗碎月“着重强调了接受疫苗的重要性,他指只有在普及有效疫苗的基础上,人群抗体水平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开放才是安全的。


记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历了大规模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阶段,这个过程中也死了很多人。由于中国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中国大陆尚未经历过大规模病毒传染阶段,但这个阶段是不是能绕过去呢?如果现在放开管控,是否能扛得住奥密克戎病毒的大范围传播呢?

半窗碎月: 你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最近人们讨论得比较多,但到最后大多变成吵架。所以,讨论这类问题首先是应该不设立场、善意的、非阴谋论的。

疫情三年来,全球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都实行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一是封控,切断传播途径;二是研发疫苗。

封控这个过程历时两年多。澳洲是今年二月份才开始有步骤地开放,到九月完全开放。西方各国大致如此。


记者:新西兰是9月份全面取消疫情防控措施的。说起打疫苗,新西兰人疫苗接种比例非常高,据卫生部今年9月18日的数据,全新西兰65岁以上人口接种第一剂和第二剂辉瑞疫苗的比例高达96%,50-64岁人群前两剂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3%和92%。

半窗碎月:世界上疫苗有5-6种,唯独中国是灭毒疫苗。去年九月有一个统计,科兴每针的抗体水平约为Pfizer(辉瑞)的50%,而有效抗体在人体内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也就是说,mRNA疫苗每六个月建议打加强针,科兴每三个月就要打一针才能有一定的保护力。

国内疫苗保护力如何,大家心中有数。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香港早期大部分人打科兴疫苗,今年上半年Delta病毒施虐时,香港疫情死亡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图片来自Asian Family Service)

记者:中国大陆由于隔离措施严格,倒是跨越了Delta病毒阶段。如果目前开放防控措施,现有的疫苗接种状况能扛得住奥密克戎吗?

半窗碎月:首先我相信中国领导人是愿意为人民服务、不愿看到病毒扩散的。但假如我是他们,基于国产疫苗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比较喜欢跑医院的习惯,防控措施开放后,我会忧虑现有的医疗资源能否应付。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染疫后医生嘱咐患者喝水、睡觉,非紧急情况不必上医院。但中国已经把疫情妖魔化,这个弯子怎么转?

你看前些时数万名富士康工人大逃亡、沿着高速公路长途步行返乡,对疫情的过度恐惧是主要原因之一。

逃离富士康、沿着高速公路返乡的工人

记者: 据说郑州富士康在厂区出现疫情后,采取的是相对宽松的做法,而不是极端清零政策下的全面停工、封控,但这引发害怕染疫的工人们的担忧和强烈不满,种种因素作用下,最终演变成大逃亡。

问题是,中国目前是否可以像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那样,安全地放开疫情防控?

半窗碎月:疫情应对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封闭隔离,第二是普及有效疫苗;第三是人群抗体水平到一定程度后的逐步开放。

中国现在的问题出在第二阶段,即有效疫苗的普及;第二步没走完是不敢走第三步的。


记者:新西兰65岁以上打加强针接种比例的为89%, 50-64岁以上的为76%。老年人通常免疫力下降,不知中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状况如何。

半窗碎月: 我看到的大概数据是,中国65岁以下人群二针疫苗率80%多,80岁以上二针率65.7%,打第三针的只有40%。第三针的比例比新西兰低多了。

就打疫苗的顺序而言,澳洲是长者优先,除了一线工作人员,接着就是65岁以上人士,然后是50-59岁之间的人群,最后才是50岁以下。也就是说,先照顾年长、免疫力差的。

但中国打疫苗的顺序是,先青壮年,而后是老年人。


记者: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德国病毒学家说奥密克戎病毒在大多数国家之所以伤害轻,是因为疫苗的功劳。

半窗碎月:这话没有错。我个人的观点是应当先解决疫苗问题。

说一个我关注到的现象,中共20大报告中,提到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但对疫情只字未提,这很不正常,因为这是全中国人民第一关心的问题。巴里岛中美首脑会晤后,虽然各说各话,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方愿意在疫苗方面向中方提供帮助。但对于美方这个橄榄枝,中方似乎没什么反应。

目前,用举棋不定或者不知所措来形容当局的心境大致不会错。


记者:接受美方的疫苗橄榄枝,对中方来说有什么障碍吗?

半窗碎月:如果接受西方国家的橄榄枝,那么如何对民众界定国产疫苗?从理论宣传到行为布局都是一个大转弯,这个弯怎么转?这岂不是要否定过去的伟大胜利?


记者:请问您怎么看天天做核酸?中国很多地方的抗议人士都喊出了拒绝做核酸的口号。

半窗碎月:如果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群天天测核酸,那倒情有可原。但全民天天做,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从时间轴上看,每一天的检测都是对上一次的不信任或者说否定。到最后成了流于形式的活动,有点荒唐可笑。

从技术上讲,要得到Ct值结果最少都要两个小时,样本的封装输送也要时间,哪有做完半小时就黄码转绿码的。

卖伞的掌握了下雨权,那雨永远不会停。

知错但不认错,便不可能改错。


网友William

我认为中国的防疫政策的重点放在了错误的地方,它把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都投放在核酸检测以及封控隔离上,在各地盖了大量方舱医院,但方舱医院儿是紧急临时措施,非长久之计。这两天还看到多家中国媒体说山东省政府拟投资超230亿建方舱医院。

中国的防疫策略就是不断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核酸检测和封控隔离;明明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疫情还是此起彼伏。

正确的战略是什么呢?我认为应当是把宝贵的资金用于开发疫苗和治疗重症的药物上,当有效的疫苗开发出来后,进行推广接种,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比如75%以上,就可以逐步开放隔离,让老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开发疫苗,那就赶快从国外进口,像纽西兰和澳洲那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