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华社奇观:演员众多,观众寥寥

在异国他乡,华人社团本应是乡情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为会员服务的重任。然而,华社活动中却出现了种种奇特现象,让人不得不感慨:演员和官员比比皆是,会员和观众寥寥无几。这种“热闹表面”与“冷清实质”的对比,揭示了某些社团组织背后的浮华与功利。

走进华社活动的现场,你常能见到这样一幅景象:舞台上锣鼓喧天,演员轮番登场,而台下的观众席却空空荡荡,甚至连掌声都显得零星。这并非因为华人社区缺乏文化需求,而是某些社团对活动目的的定位本末倒置。他们更热衷于“演”而非“做”,对服务会员的初衷缺乏深耕细作的耐心,却醉心于用一场场表演和虚假的热闹来装点门面。

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社团不惜耗费大量资源引进所谓的“演出单位”,以显示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这些活动的真正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满足普通会员的需求,而是为了赢得某种无形的光环:一枚耀眼的勋章、一份高调的表彰,甚至只是一次被邀请“出席大会”的机会。这种浮夸作风,实质是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游戏,远离了服务社区的初心。

反观一些真正接地气的社团,他们没有喧嚣的舞台,没有耀眼的奖章,却用点点滴滴的努力温暖了每一个会员。他们组织社区讲座、开展互助活动,甚至为新移民提供落地的基本帮助。在这些朴实的努力中,社区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归属感得以延续。这种真诚的付出,才是社团组织应有的使命。

或许,我们需要反思:社团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是成为某些人追逐名利的工具,还是为广大会员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当“演员”喧宾夺主、观众寥寥无几时,这种热闹的背后,是否藏着一场逐渐失去人心的冷清?这些现象,无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归根结底,浮华易逝,真诚长存。华人社团若想真正赢得社区的信任,就必须从功利的虚妄中走出来,回归初心。毕竟,服务他人、凝聚乡情,才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