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瞄上中国:中国能否接待一些难民?

media
中国向世界呈现繁荣的窗口—上海路透社

这场席卷欧洲的难民大潮还在持续,德国对难民的慷慨关怀感动世界的同时,欧盟成员国内部的分歧也开始显现。至少,在欧盟,在人道和现实 之间,目前作出的是最人道的选择。远离难民潮的美中两大国,是否应该对接纳难民承担责任?奥巴马在压力下宣布,美国准备接待一万名难民。现在,不少目光投 射到至今一声不吭的中国头上。

这两天都在说欧洲各国对待难民的态度,德国最慷慨,匈牙利在严防但防不胜防,欧盟整体上做好接待难民的准备,但面临的挑战不菲。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中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中国仍然在维持着一贯的沉默寡言,这或可看作是当局在做很慎重的思考。然而,一些官媒的言论却让人对当局的沉默产 生怀疑。这些官媒对难民潮大声吵嚷,却好像这件全世界的大事跟中国并无关系。他们吵吵的目的是在寻找罪人,把矛头对准美国,责怪美国引发了这场难民潮。环 球时报等媒体在这方面的表现最典型。

舆论关心中国的态度一是因为今日中国的存在谁也无法忽略,二是与正值难民危机高潮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有关。中国已明确提出要建立中美大 国关系。大国,要承担大国的道义责任,那么,正赶上40年未遇的全球难民潮,中国会有所表示吗?从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发表的题为“40年一遇的难民危 机引发中美舆论激战”这篇文章列举的双方媒体的内容看,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正在交锋,中国官媒为政府开脱并寻找替罪羊的路数十分明显。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9月9日发表题为“美国坑惨了为中东战乱接盘的欧洲”,该文指美国是难民潮的最大推手。『智谷趋势』把『环球时报』的逻 辑简括为:“美国要搞掉巴沙尔政权,导致叙利亚内战,催生伊斯兰国,孕育了可怕的难民潮”。因此,400万流离失所的叙利亚难民要控诉的应该是奥巴马。 『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在“美欧当反思难民潮根源”一文中附和环报,称难民潮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欧借机进行‘政权更替’”。

不过,在美国舆论看来,说奥巴马引起难民潮犹如天方夜谭,叙利亚内战最初是阿萨德血腥镇压国内自发上街的和平示威者才引爆了内战。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如果说法国一度曾有干预的呼声,奥巴马却一直反对美国在其中扮演积极角色。

责怪别国并不能减轻本国的责任,现在还是回到核心的问题上来:中国应不应该接受难民?中国要与美国建立大国关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从道义上和经济上似都应该作出一点表示。

中国网上有一句很风行的调侃,“中国人少往外跑一点,就谢天谢地了”。意思大概是说中国还是一个向外拼命移民的国家呢,你还指望他接受难民,怪哉。这应指的是中国近年来有钱阶层、裸官亲属、以及各种关心子女教育的人群的向海外移民的运动。

『纽约时报』对中国官媒的报道作出回应。自2012年以来,中国为帮助解决叙利亚问题提供了1400万美元,占捐赠额140亿美元的0.1%,排在 第32位。而日本捐赠了4.45亿美元。从人道层面讲,中国似乎认为人道危机既然不是自己造成,因而不愿参与解决危机的行动。不过,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的中国应该知道,作为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签署国,中国有责无旁贷帮助难民的责任。在远离欧洲的澳大利亚近日表示将接受1.2万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难民之 后,中国是不是也应该稍作表示?

但是,『环球时报』9月11日对此回应说,“这个世界上从未有经济规模大就应为救助国际难民多出资的逻辑”。环球时报此时把中国描绘成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内部贫困远未解决。其实,作为一个巨人之国,接待几万名难民会影响中国本身的发展吗?

也许,环球时报和人民日报所做的辩解都是多余,要不要接待难民,除了接待方的意愿,还要看难民本身愿不愿意选择前来。人们注意到,叙利亚等国难民并没有就近选择与其宗教相同,经济富裕的海湾国家,这其中自有这些国家不太积极接纳的因素,但难民不太愿意去同样也是一个重大因素。为什么难民要选择欧洲? 许多分析指出,难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选择的是能够保障起码的自由和基本的人权的地方。

大量叙利亚难民外逃的悲剧却为官媒替官方的维稳辩护找到了理由,『人民日报』把难民潮的根源归咎于五年前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该报说,“一旦国家陷入 动荡,个人再能干,也只能沦为难民”。该报受到的启发是:中国人“应充分理解‘稳定压倒一切’的深刻含义,深刻认识,‘只有国家强大,个人才能幸福’的道 理”

对此,『智谷趋势』引用美国『外交政策』的回应文章说,“稳定压倒一切’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照此,可巴尼的居民就不需要反抗“伊斯兰国”的入侵,叙利亚民众也必须对阿萨德的残暴无动于衷。

不少分析指出,与经济移民不同的是,难民大逃亡有许多被迫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尊重他们的权利,爱护自己的人民,不干涉他们应享有的自由,他们为什么要拖儿带女,全家老少,冒着生命危险投奔怒海呢?

 

(源自法广)

标签:
5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