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炼】纪念李医生与“带节奏”

作者:(奥克兰) 刘 炼

带节奏的哨,能吹吗?

前两天全网悼念李医生。有种观点说,这是在“消费”死者。

我觉得可能是要推敲一下“纪念”和“消费”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

纪念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首先是为了记住这个人或者事;其次是为了记住这个人或者事为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对影响和改变进行思考,或是要继承和发扬,或是要杜绝和防范。

消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主要是为了获取利益,可能是为了金钱,也可能是为了流量。为了获取利益,不惜在真实性上动手脚。六神磊磊的文章 《纪念李文亮医生不是吃人血馒头》可以参考一下。

对于李医生,群众写文章感念他被训诫的不公待遇、感伤他英年早逝的不幸遭遇、不满官僚的龌龊做法,这能叫消费?把逝者的形象做成纪念品来销售获利、编撰逝者的身世来打造旅游基地吸引游客赚钱,这才算是消费吧?——对,我说的逝者就是关羽。

后来有几篇很“清醒”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的也挺广。这些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起笔是李医生虽然值得纪念,但是他名不副实并非是所谓的“吹哨人”;落笔是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要借此被敌对势力洗了脑,这是有人在“带节奏”。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吹哨人”,另一个是“带节奏”。

李医生是否严格符合“吹哨人”的定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心中有了吹哨人这样一个岗位。 这个岗位的人,要对社会可能面对的巨大潜在危机提出警告;这个岗位的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而社会则要对这个岗位具有包容和敬意,因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每一次发声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带节奏”这个词很有意思,它饱含着对威权的热爱,充斥了对外界的警惕。

我们纪念李医生,也是在纪念和鼓励所有的吹哨人,也是在提醒自己,在将来未知的某一刻,可能会承担起吹哨人的责任。

你看,有人利用权力在隐瞒疫情,这个不叫“带节奏”;有人利用信息在抢功谋权,这个不叫“带节奏”;有人通过媒体在谎报军情,这个不叫“带节奏”;有人毫无廉耻在媚上洗地,这个不叫“带节奏”;有人把大灾大难美化成大功大喜,这个不叫“带节奏”。

而一旦有人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进而呼吁进行制度改革,这特么就叫“带节奏”了?!如此说来,邓小平同志就是“带节奏”的开创者,而我们都是“带节奏”的受益者!

中国经济这四十年狂飙猛进,不就是源于我们对制度的深刻反思吗?对制度的深化改革,不就是每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都一直强调的工作重点吗?怎么好多词语、句式,只能活在官样文章里面,拿到民间就会被404了呢?

在我上一篇文章(如今已经被删的连底稿都不复存在了)下,有人留言。按照规则,我点击“精选”后,留言就会出现在文章下面,读者就可以看到了。可巧妙的是,他的留言一直显示不出来——公众号的管理已经细致如斯,红会要是能有其十分之一的水平,就不会成为被唾弃的对象了。这位留言的仁兄调侃说:想当吹哨人,突然发现哨没了。

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有司收走了一只哨,就会放出来一群牛。你,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