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levedon小镇,当佛陀和基督相遇

张慧和金晓鸣夫妇来自上海,都是佛教徒,他们在奥克兰东部的Clevedon 小镇生活了十多年,在这个以白人为主的400多人的基督教社区,他们同基督教牧师查普曼夫妇结成好朋友,两种不同宗教情怀的人在一起携手合作,为增加当地社区同华人社区的文化理解和交往做了许多努力。
Clevedon小镇风光 (网络图片)

一方是佛教徒,一方是基督教徒。当佛陀和基督相遇,都发生了些什么?

近日,我驱车来到Clevedon小镇,对查普曼夫太太Heather 和张慧夫妇分头做了采访。

从上海到Clevedon小镇

2002年3月,张慧和金晓鸣辞别上海、移民新西兰。一个月后,两个没做过生意的人在奥克兰东部的Clevedon小镇经营起一家蔬菜水果店。

在一个家家几乎都有菜园、果树的乡村小镇, 开蔬菜水果店显然不是有利可图的生计。

回忆起过去,曾经的语文老师张慧说:“当时我真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可不出一个月,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不要说组织价廉物美的货源,就是把蔬果的英文名字讲清楚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的货如何上柜也是大有学问。我和晓鸣什么也不懂,眼睁睁地看着蔬果一筐一筐地烂掉,倒掉。”

就在他们艰难维系的时候,小店有天来了位客人,他介绍自己是镇上教堂的牧师马克•查普曼,邀请张慧夫妇去他家吃饭。

张慧说:“初来乍到的我,不敢拒绝马克的邀请,没想到就是这餐饭让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原来,做牧师几十年的查普曼牧师有个习惯,就是把到小镇谋生的外来人请到家中用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在逢年过节时。而在他家用餐,除了餐前祷告,他很少会提到与宗教有关的话题。

后来的日子,每个圣诞节,张慧和先生都是查普曼牧师家午餐桌前的客人。


张慧和马克·查普曼牧师

接触多了, 查普曼牧师对他人超越宗教的无私爱意和帮助深深感动了张慧夫妇,他们用查普曼牧师的名字“马克”给大儿子命名,还请他为他们的二儿子命名。

为孤寂的华裔老人组织活动

在Clevedon小镇10多年,张慧夫妇已习惯参加各种主流社区活动。当她在奥克兰南区Papatoetoe购物中心看到一些华裔老人孤寂地坐在那里消遣时光、因语言文化障碍不太敢去陌生地方时,她就想为他们做些事情,让他们同本地社会多些接触。

张慧和金晓鸣组织起“走遍奥克兰文化游”活动,带老人们参观博物馆、参观锡克教堂和藏式佛堂等。

渐渐地,张慧发现一些华裔老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到家中第二代和第三代身上,但并不总被下辈人理解和需要。她认为老人们需要超越对自己的定位,不要仅把自己当成爷爷或奶奶。

为了增加华裔移民对新西兰的了解和英文水平,张慧夫妇同热心的Kiwi 朋友们洽谈,组织了免费的“母语分享班”,请Kiwi人老师向华人移民免费教学。

张慧和金晓鸣夫妇自己出资租下奥克兰南区Youthline 的慈善机构做教室,周一和周四上午各安排两个小时课程。在这个“母语分享班”上,Kiwi老师不仅教授英文,还把自己的毕生的生活体验同华裔老人们分享。张慧说,渐渐地,这个母语分享班就像一个大家庭。

母语分享班老师在给学员们上小组课

母语分享班学员到Kiwi养老院慰问老人

西餐文化游

在同华裔老人们的交往中,张慧发现他们不少人对西餐饮食和文化感兴趣,但对如何使用刀叉一窍不通,也不敢去西厅就餐。张慧同马克•查普曼牧师的太太Heather 谈起此事。正巧这之前不久,教堂收到一对匿名的基督徒夫妇捐款,建起了一个为社区提供帮助的家庭中心。Heather 于是请张慧把老人们带家庭中心来,她愿意为华人朋友介绍西餐礼仪并免费提供西餐。


马克•查普曼牧师的太太Heather (毛芃摄影)

消息从华文媒体一传出,报名电话络绎不绝。为满足需要,张慧和Heather一商量,把原本一次性的活动做成了常规活动。

每周招待十多个人吃次西餐,是件非常兴师动众的事情,因为正规西餐一顿要上好多道,十多个人的西餐,差不多要准备上一天。因为查普曼牧师是周一休息,于是就把西餐礼仪活动定在周二。这样,牧师夫妇每周一好在家中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华人朋友准备食品。后来,小镇上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西餐文化游的义工队伍中来。

每次西餐礼仪活动之前,张慧要给每个人一一电话确认。由于Clevdon镇离奥克兰市还有一段距离,交通不便, 张慧、金晓鸣夫妇于是安排前来活动的华人在有公共汽车可经过的Papatoetoe图书馆门前集合,金晓明借用慈善机构狮子会的汽车,把他们接到小镇,活动结束之后,再把人们送回去。

张慧说,一顿简单的西餐,一堂最基础的礼仪课,华人来访者和Kiwi 接待者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从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

她说,华人朋友们有感于当地社区的热情和慷慨,提出带中餐同Kiwi 朋友分享以示谢意。于是,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二,成为华人朋友带中餐同Kiwi 朋友分享的日子。


带来自己做的丸子同Kiwi朋友们分享

华人朋友们不仅带来了中餐,还带来中国的书法文化、戏剧文化和音乐舞蹈。每一次相聚,成为大家都期待的事情。


华人书法家将书写的汉字送给Heather

张慧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面对面、手拉手地感受彼此的关爱,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就象中国的老人不知如何吃西餐一样,Kiwi 朋友们对于普通中国百姓的了解也很有限。看到他们彼此敞开胸襟,我们觉得很开心。”

前来参加西餐文化游的华人夫妇

Clevedon小镇的亚洲文化节

2012年年底开始到现在,一向以单一欧裔文化著称的Clevendon小镇接待了大约1500名华人朋友们。这引起了奥克兰“长老教会”的的注意。 长老教会于是邀请查普曼夫妇和张慧以及另外一个华人义工Ginny出席,谈他们的心得。张慧说:“没想到有那么多洋人对我们的西餐礼仪活动感兴趣,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前来聆听。”

或许因为络绎不绝的华人朋友的到来,这个华人人数从未突破各位数的Clevedon小镇,破天荒地在前年和去年举办了亚洲文化节。一群金发碧眼的洋人朋友们很严肃地探讨起外来移民问题。张慧夫妇和十几位华人朋友都被邀请参加了文化节活动。

现在,Clevedon镇子上的Kiwi们对中国文化并不陌生, 他们学打太极拳,学烧中国菜。一些对中国饮食感兴趣Kiwi 在厨艺不凡的金晓鸣指导下,能烧出糖醋排骨、宫保鸡丁、炒虾仁,有的还能在家中烧中国菜款待朋友。


金晓鸣在教镇子上的Kiwi们做中餐

Kiwi们同张慧金晓鸣夫妇学打太极拳

“不自私也蛮安全,而且更快乐”

长期做社会公益活动离不开资金投入。张慧、金晓鸣夫妇花钱租场地举办免费英文学习班,自己出汽油费接送华人到Clevedon镇参加西餐礼仪活动。这也是笔不小的投入,他们如何能长期坚持呢? 为什么不考虑收些费用呢?

张慧说:“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不提钱的事情。

“很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如果一开始谈钱,可能就把人拒之门外了。

“钱也重要,但同爱比起来不是那么重要。

“华人的关爱基本上是局限在熟人和朋友之间,如果迈过这个坎,心胸会更开阔,幸福感会更强。

“我们常告诉那些满怀感激之心的老人们,希望他们打破小家庭的局限去关爱他人。

“其实,不自私也是蛮安全的,而且还更快乐!” 张慧说。

做清洁生意补贴家用

在Clevedon的一个农场采访张慧夫妇时,他们刚刚做完清洁工作回来。

经营了10年蔬菜水果店后,他们关掉了小店,改做清洁生意。因为他们想做一个时间灵活、方便参与社会公益的工作。现在,他们晚上给当地幼儿园做清洁,一周还有两个白天做清洁工作,张慧说,这基本上就够他们的生活和做社会公益。

张慧夫妇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但对两个儿子要求很高,去幼儿园做清洁都会都带着10岁的金旭和11岁的金舍一起去。

“有时候孩子偷懒,做事马虎,被批评了还掉眼泪。

张慧说:“要让孩子们人生走得更开阔、有宽广的胸怀能关爱足够多的人,光靠我们说不行,言传身教很重要。 ”


金旭(10岁)和金舍(11岁) / 毛芃摄影

张慧说,回上海探亲,亲友们得知他们做清洁工作,都很惊讶,她的婆婆甚至落下泪来。

“我们觉得这没什么啊,还主动问他们需不需要做清洁,对方一听赶紧摆手。” 张慧说道此处笑了起来。

“如果这些年在上海发展,经济上、所谓个人事业可能会比在这里好,不会做清洁工。但这要看你心里要什么,你希望找到幸福吗?我觉得自己现在过的很幸福。”

 

基督教与佛教,落脚点都是爱

张慧金晓鸣夫妇居住的农场背后是一座大山,爬山,是一家人特别是两个孩子喜爱的活动。

张慧说,他们现在过的是隐居生活。

她的先生金晓鸣说,Clevedon小镇有典型的新西兰田园风光,他们喜欢这里宁静的生活。


张慧、金晓鸣夫妇一家 / 毛芃摄影

张慧说: “现代人被各种媒体信息所包围,人没有时间面对自己,没机会去实现一个不受外界牵挂的自我。

“现代人通过同他人的互动来定位自己成功或是不成功,当这个外在的东西拿去之后,还剩下什么?佛法告诉你,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你自己。 当尘埃落定,你才知道你自己是怎样的人。 ”

在远离尘世的地方,他们夫妻俩有空就研读佛经。“学习不能停,否则生命的源头的水就没有了。”

“你们是佛教徒,但一直生活中基督教的圈子里,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两种宗教?”我问。

张慧告诉我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名华人教友有次忍不住问查普曼牧师太太Heather:“你们付出了那么多,他们(张慧和金晓鸣夫妇)依然没有信仰上帝,您不觉得可惜吗?”

“可惜什么?”

“因为没有皈依上帝,就不能得救,这不是很可惜吗?”

“当他们找到真爱的时候,就已经得救了。” Heather回答道。

“十年的相交,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们所信仰的上帝,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 Heather说。

张慧说,“基督教讲究无条件的爱,佛教讲究慈悲和智慧。二者殊途同归,都走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都是同路人,不管佛教还是基督教,最后的落脚点都一定是爱心!”

马克•查普曼牧师夫妇

注:在采访中,查普曼律师的太太 Heather太太告诉我,一对热心的基督徒夫妇3年前匿名给长老会教堂捐款27万,头两年每年10万,第三年缺口的三万需要“家庭中心”自己去筹集。现在已经到了第三年,因为如有华人机构或是个人捐款,可直接捐给该教堂或是一直组织西餐文化礼仪活动的“家庭中心”。

家庭中心的墙上挂着华人朋友送的中文条幅

(所有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马克•查普曼牧师太太Heather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