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地方政府选举:华裔候选人畅谈参选心得

作者: 毛 芃

2004年是新西兰的地方政府选举年。奥克兰有14位华裔候选参加了选举。

选举结束后的 10月16日( 星期六),中文先驱报社邀请刚刚参加完选举的奥克兰华人候选人和几位本地华裔政界人士在中文先驱报社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大家就华人参选、参政以及如何壮大华人社会在新西兰西兰的政治影响力等问题上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经验和看法。这些来自不同政治立场和背景的人士在热烈的讨论中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参加2014年奥克兰地方政府选举的14位华裔候选人全都接受了邀请,除了因各种原因未能出席者,候选人陈文辉、郑成美、梁国荣、刘慧和孙丽沙等参加了本次座谈会;简绍武先生因本人不在纽西兰而做了书面发言。

工党国会议员候选人卿太行先生和行动党国会议员候选人王小选先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临时因病未能出席的黄徐毓芳国会议员特别为本次座谈会写来了祝词。


里程碑式的转变

这次地方选举除了Virginia Chong连任Eden-Albert社区委员、陈文辉先生更上一层楼当选为Waitakere 市议员外,其他参加选举的华人候选人都未能当选。


工党国会议员候选人卿太行先生首先发言,他鼓励华人候选人多多努力,多向公众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多走出去拜票,不怕反对,不怕敌意,同时也要注意竞选策略,作为亚裔候选人必须寻求Kiwi的支持。

1986年就来到纽西兰已见证过多次选举的王小选先生说:“从上届国会选举到今年的地方政府选举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意识到参政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以往华人认为参政议政是主流社会的事情,人家说什麽咱们做什麽就行了。但是现在不同了,华人意识到了我们可以同他们一起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讨论,可以参与国家的立法。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是历史性的。”


这次当选市议员的陈文辉先生在介绍他的当选经验时说,这次当选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做为独立候选人势单力薄,一些人劝他不要浪费时间精力,因为肯定赢不过其他几位有党团背景的候选人。但是陈先生毫不气馁,他仔细分析竞争对手的长处和弱点,走访不同族裔的选民,耐心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政见。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白人选民坦白地告诉他不喜欢华人、不会选他,但是他面对种种困难仍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


以全民利益为出发点来竞选

在座谈会上,众人家谈到了华人候选人该以何心态出来竞选的问题。郑成美先生说,但尼丁市和Gisborne市这次都是华人当选了市长。但他们两位在竞选时都没有将自己定位在华人身上。


王小选先生说,竞选人的出发点应当是谋求国家利益和人民整体福祉。出来竞选是要为纽西兰所有族裔人服务,不管他们是什么肤色,这样才会吸引到选民的广泛支持。


陈文辉先生说,竞选时有人说他是华人只代表华人所以不支持他。但他解释说自己虽然是华人,但首先是纽西兰人。他说,如果只谈华人利益,不但其他族裔不会支持你,就是华人自己也不一定都会支持你。

华人在纽西兰是少数民族,在现有选举制度下,华人候选人如果仅靠华人的选票是很难取得突破的。大家于是就如何提高华人候选人的影响力交流了经验。郑成美先生说:“华人要参政首先一定要提高知名度,要多参加社区活动,多曝光,多让主流社会认识到你的存在和价值。”


在这一点上孙丽沙女士深有同感。她说华人通常比较“不爱出风头”﹐做事喜欢低调。但是在西方社会作为少数民族要取得认同太低调很难成功。


在这方面,陈文辉先生自信做得很努力。他积极参加个项社会活动,到处同人交流,而且还自学了毛利语,能在毛利人集会上用毛利语发表15分钟的演讲,令毛利人刮目相看。他说,要成功当选并不能只靠选举前的宣传,你所赢得的信任其实是要通过做大量的日常基层工作累计起来的。


郑成美先生在会上还提出候选人参加党团很重要,因为选民通常不会对每某个候选人很熟悉,但是会认同某个党团。对这个党团的候选人即使不瞭解也会投赞成票。但是在选择党团上华人候选人也应十分慎重,比如这次参选的华人候选人刘慧女士参加的党团是Citizens & Ratepayers Now, 而这一中间偏右的党团在今次地方选举中,败给另一中间偏左的党团City Vision。


在座谈中,大家认识到华人要想进入主流社会政界,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1995年从广州移民来此的刘惠女士说,要想融入主流社会和打入政界对第一代华人移民来说是非常难的。首先语言就是个大问题,英文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我们很难象当地人那样滔滔不绝地、雄辨地、令人信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陈文辉先生说﹐英语如果词不达意公众肯定不会认同你﹐不会选你。另外还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还有对本地社会历史﹑文化﹑体育各个方面的瞭解。你如果从接触英文媒体,不听英文广播、不看英文电视,不了解主流社会发生什么,同洋人谈两三分钟就没有话题了。缺乏共同语言,你怎么能代表人家?人家凭什麽选你?


把纽西兰当成自己的家园


座谈会上,大家谈到了另一个严肃的问题,即本地社会对亚裔人候选人的接受程度。参加北岸市议会选举的梁彼得先生说,他们九个候选人中,他得票第八,另外一位韩国裔候选人排第九,那位韩国候选人的竞选牌有不少都被人恶意破坏了。


王小选先生说:“亚裔移民这几年来得比较多,令当地社会不少人士心理上一下难以承受。再加上媒体对华裔人士犯罪事件的许多报道,使得不少本地人士对整个华人社区产生负面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强调我们华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纽西兰要有积极的﹑正面的贡献。”


郑成美先生说:“这次选举华人投票踊跃是一件好事,相比较而言,大陆同胞的投票热情高过香港和台湾的同胞。”

王小选先生说:“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以新西兰为家。我们在这裡是当过客还是真正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一员。如果从这个国家拿得多回报得少,人家自然会有看法。”


卿太行先生说:“内务部之所以把移民取得公民权的时间由居住三年改五年,实质上是希望外国移民真得能在纽西兰定居下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而不是只为了拿一本护照。”


华人候选人要团结


参加这次选举的太平绅士孙丽沙女士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华人参选联盟的一些情况,认为这是一个挺好的经验。她说:“持不同政见纲领的的华人候选人组织在一起,其力量和影响会比个人单枪匹马出来要大得多,从经济上和广告效应上也好得多。”

孙丽莎说:“华人候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不同的政党,最好是每个政党中都有华人的代表。这样不论那个政党上台,都有代表华人说话的声音。”

王小选先生也很赞同华人候选人应当团结的说法。他说:“华人候选人之间不能互相攻击,因为相互攻击拆台只会让外人产生你们谁都不行的看法。而且从民主的理念上来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对此应该互相尊重,有不同的党派观点很正常,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争论。但是不能搞人身攻击﹐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简绍武先生在他的书面发言中也强调华人候选人应当有足够的气度、广阔的胸怀。他说﹕“除非有更好的同心策略﹐否则要走的路还会太长﹑太远﹑太崎岖。”

梁彼得先生在座谈会上说:“Kiwi果原来叫猕猴桃,生长在中国,但是移植到新西兰后在这儿的土壤上蓬勃生长,现在成为新西兰骄傲的象征。” 梁彼得形像地比喻说:“我们华人移民也应该象猕猴桃一样。”

梁彼得的这番话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赞扬。王小选说:“新西兰华人要做Kiwi果、不做Banana(香蕉),不妨把这个口号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孙丽莎女士和王小选先生都对本次地方选择期间华人媒体的所起的大力促进作用深表讚赏。孙女士说:“三年前(2011年)的地方政府选举我自己都没有参加,因为根本不知道是怎麽回事;而这次选举华人的投票热情很高,这同包括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华人媒体对这次选举的大力宣传、报道有着直接的关係,华人媒体在提高华人参政意识方面所的努力功不可没。”

王小选先生说:“至少50%以上的华人是依靠华人媒体来获得各个方面的消息。这十多年来﹐他见证了华人媒体的诞生、成长、混战,现在他非常高兴地看到了曙光,看到一些华人媒体在认认真真地讨论社会问题,在认认真真地做文章。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现象。”

最后,所有与会人员对中文先驱报报社给予大家这次相互见面交流的机会深表感谢。

发表于2004年10月19日《中文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