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弹劾压力下的特朗普开始出价
|5月3日起,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团访问中国,开展贸易对话,双方将讨论贸易不均衡、知识产权、合资技术和合资企业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贸易战的风险陡增,但双方一直没有开展直接贸易对话。
谈判为贸易摩擦降温带来希望,分析人士则称,特朗普突然派团访华,因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一旦失利,将面临被弹劾的危险。
“七大金刚”访华谈什么
周一,白宫公布了代表团成员名单,包括美国财长姆努钦、美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贸易顾问纳瓦罗、国际经济事务顾问埃森斯塔特。
这七人被认为是对华贸易决策的关键人物,但他们在贸易问题上看法不尽相同。
姆努钦和罗斯领衔中美经济对话。出发前,两人都接受了美国媒体采访——姆努钦表示对此行谨慎乐观;罗斯表示,假如认为此行不存在任何希望的话,是不会选择去的。但罗斯同时表示,美国是遭受商业巨额赤字的一方,如果贸易战真的开打,中方输掉的要多得多。
经济顾问库德洛与姆努钦同是自由贸易支持者,他曾表示,贸易摩擦的根源是中国漠视国际贸易规则。
相比之下,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对华贸易鹰派,他主导对中国的301调查,并提出对中国出口的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此举被外界视为贸易争端中最强举措。据路透社报道,莱特希泽出发前参加了美国商会的活动时称,此行目标是为中国经济引入更多的国际竞争。“我的目标值并不是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这个制度看起来对他们很管用……当时我必须让美国可以对此进行谈判,我们的角色是让美国不要成为它(中国经济制度)的受害者,这就是我们的角色。”
比莱特希泽更强硬的是贸易顾问、《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作者纳瓦罗,他认为应当征收抬高关税壁垒,重新谈判各种贸易协定。
该访问团是特朗普对华贸易的决策班底,他在稍早前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对媒体称,派出资深官员谈判,双方有“很大机会”达成某种协议。
中国在谈判开始前作出强硬表态,《环球时报》社评称,美方提出的要中国一年降低对美顺差1,000亿美元等要求,“让全世界都觉得很过分”,“谁都知道这不可能做到”;对于美方反对中国对高科技企业实施补贴,希望阻止中国科技进步,该报称,“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的主权,华盛顿只能根据WTO原则,与中方就高科技领域的纷争进行协商。”
谈判上中美的真实诉求是什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及中国企业课程联席主任李兆波分析,美国真正希望中国开放市场,尤其是美国在全球有竞争力的行业领域,比如保险行业;中国则希望保护其国有和私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产品和服务还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一旦向外国资本大幅开放中国本土市场会对中国的GDP和失业率产生负面影响。
紧急访华因怕遭弹劾?
特朗普突然宣布派团赴华谈判,为贸易战降温带来希望。这一举动背后可能是政治压力。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报告中称,若爆发中美贸易战,特朗普的主要票仓可能受伤最重。
中国的反制举措也有所针对,比如中国先后对,水果、猪肉、高粱、大豆等农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在排名前十位的大豆和猪肉出口州中,特朗普赢得了其中各8个的支持。
如果贸易战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爆发,将可能使特朗普的支持者倒戈。因此,在白宫宣布派团访华前两天,特朗普在密歇根州的一场集会上呼吁,共和党必须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保持多数,否则他可能面临民主党人的弹劾。据美国媒体报道,民主党议员华特斯多次呼吁特朗普辞职,否则就在民主党取得国会多数席位后进行弹劾。昆尼皮亚克大学发布民调结果显示,如果民主党人控制了众议院,超过70%的民主党支持者希望他们启动弹劾程序。
《纽约时报》援引一位中国官员称,中国的一党制政治体制、以及习近平主席对权力经久不衰的控制——尤其是在今年3月废除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之后——意味着中国在任何贸易争端中都能比美国和特朗普持续更长的时间。
也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是为最终平衡贸易做努力。李兆波向BBC中文表示,中国在贸易战的口水战中试图占领道德高地,并不奏效,因为它没有像加入WTO时承诺的一样开放市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更有理由采取行动以平衡双边贸易。
谈判前施压
在代表团出发前,美国一项政策似乎进一步对华施压。4月30日美国白宫发布公告称,将延长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等经济体的钢铁和铝关税豁免期限。
中国并不在豁免范围内,3月23日起,美国就已正式对中国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加征关税,但该政策针对所有对美出口钢铁和铝的国家,再者中国的钢铁仅占美进口钢铁总量约3%,因此分析人士认为该举措是美国为了减少整体贸易赤字,并非针对中国。然而,随着对美出口钢铁最多的四个国家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的钢铁都被豁免征收关税,针对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
(源自: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