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下企业外迁但东南亚能否取代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会面,但美国继续威胁会施以新一轮关税,迫使中国改善贸易政策。外界对中美贸易战问题能够在短期内解决不抱希望。 为此一些企业开始选择到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设厂分散风险,企业亦不再单纯依赖中国作为主要物料供应商,要在其他国家寻找替代方案。
但这些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仍然遇到基建不足以及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就算工厂迁移到东南亚,也不代表这些国家能够避开贸易战带来的风险。
贸易战下的迁移潮
美国旅行背包品牌Tortuga Backpacks联合创办人佩罗塔(Fred Perrotta)花了4年时间,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生产商的网络,但当美国宣布对近半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关税后,决定在其他国家寻找替代供应商。佩罗塔近日从潜在的越南供应商得到物料样本。
“所有人都很紧张,急速求变,”他对路透社说,“从长计议,我们可能转移所有东西。”
一些专家断定,这是继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一次最大的“跨境供应链转移”。
路透社近期采访了十多名企业高层、律师及相关团体,亚洲地区这几个月来有一连串活跃的商业活动,许多企业正在当地聘用律师、会见官员、收集物料样本以及游览工业园区。越南和泰国是许多企业首选的地方。
香港上市的家具制造商敏华控股集团,今年年中在越南以680万美元购买了一家新的工厂,本月又宣布明年年底前会把规模扩大近三倍。敏华在一份声明说,这项计划是为了减少关税所带来的风险。
越南最大地产发展商之一的BW Industrial公司表示,自今年十月起收到许多查询,目前所有工厂都已经被租走。
“这些生产商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全都本身在中国有设厂,但现在需要尽快在越南开始生产,” BW Industrial营销经理克里斯‧张(Chris Truong)对路透社说。
泰国电子公司SVI PCL近日与4名在中国有运作业务的客户,达成约1亿美元的协议,行政总裁彭萨(Pongsak Lothongkam)对路透社表示,“贸易战对我们有利……许多公司都找我们合作,我们都要决定优先接待哪一家公司。”
而另一间泰国电子生产服务供应商星微电子(Stars Microelectronics)生意也多了起来,并表示多家公司把生产基地移到泰国,对他们有利。
而美国单车公司肯特国际(Kent International)近期则把中国生产线转到柬埔寨,行政总裁卡姆莱尔(Arnold Kamler)对路透社表示,现在别无选择,只有尽快把生产线迁出中国。
东南亚国家准备就绪了吗?
随着近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工厂早已面对人工、成本上涨的问题,贸易战成为了一个触发点促使他们尽早把生产线迁移的问题,而中国亦有意把经济向高科技生产、服务及消费方向转移。
一些分析认为,虽然越南和泰国渐渐成为企业考虑迁移业务的重点国家,但它们面临技术工人不足、基建跟不上以及官僚等挑战,未必能完全吸纳中美贸易战为他们带来的机会。
许多企业担心邻近的新兴经济体,只能够以“先到先得”的形式去迎接它们,而让它们需要更快采取行动。
而要迁厂也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情,筹集资金、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找到新的物流程序、并在一个新国家应对不熟悉的法律及会计问题等等,都要要花上几年时间。所以有些公司会先从生产物料入手,起初只会把部分生产线转移。
安盛投资管理(AXA Investment Managers)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Aidan Yao)对路透社表示,“要从中国搬走是十分缓慢的过程,而且充满不确定。”
越南失业率只有2.2%,泰国失业率更低,越南电子工业协会副主席阮福海(Nguyen Phuoc Hai)表示,越南低技能工人仍占多数,预计未来5至10年也不会改变,所以廉价劳动人口是否成为第四化工业革命下的优势,存在问号。
东南亚国家虽然有望在中美贸易战中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但这不代表他们会在所有行业都受益,特别是与中国交易密切的企业。例如,泰国电子综合电路板十月份对美国出口上升了4%,但对中国则下跌38%,可见不同行业会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一些公司亦把生产线带回国家,例如日本公司三菱电机早前对BBC中文表示,把生产业务迁回日本名古屋。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东南亚国家以至台湾、日本、韩国等,都遇上第三季经济放缓。金融数据分析公司Reinitiv的数据显示,2000间亚洲企业在今年10至12月,预计盈利会比去年下跌8%,可见他们虽然能获得一些机会,但也要面对贸易战带来的经济威胁。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