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近1/4受访欧企考虑撤出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欧盟商会星期三(9月2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受到侵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让在华欧企渐失信心,近四分之一的受调查欧企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投资移出中国,为过去10年来最高。
这是继该商会5月发布报告称,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23%的受访企业考虑转移对华投资后,再次就疫情防控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发出警告。
就在近一个月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S)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华美企对中国商业环境展望的乐观情绪降至历史新低。96%的受访美企在华业务因疫情防控措施受到负面影响,逾半数美企因疫情防控措施暂停、推迟或取消在华的投资计划。
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弗雷泽(Jane Fraser)星期三还说,如果中国大陆攻打台湾,该行可能会大幅减少在中国大陆的业务存在。
疫情防控叠加台海危机的不确定因素,令“外资撤离中国”的声量在近期又一次升高。
欧盟商会报告
最新出炉的欧盟商会报告收集了1800个成员的意见,指出中国的清零政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其75%成员的运营造成了“负面冲击”。欧盟商会希望在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之后,中国政府能放宽限制。
欧盟商会预计,自疫情暴发至今,生活在中国的欧洲公民总数减少了一半。到2022年夏季结束,这个数字或会再减半。
不只是疫情,这份报告还提到了中国市场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效率都在降低。例如2021年的突然拉闸限电,政府对科技和教培行业的突然整顿,都让商界感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报告认为,中国的效率也在下降。中国一直享有的“人口红利”结构性优势正在迅速消退。
此外,欧洲公众和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台海局势、西方国家对新疆产品的制裁以及中国的经济政策,都加剧了中欧关系的下滑。报告认为,欧洲企业不会和中国完全脱钩,但是这些企业高层正愈来愈多讨论替代的供应链战略。
“外资撤离”声此起彼伏
欧盟商会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就曾提出过前述类似观点。商会会长伍特克当时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达了他对中国“清零政策”下大规模封城的沮丧和失望。
伍特克当时说,如果中国动辄封城的做法不改变,将导致供应链逐渐搬离中国,因为和高昂成本相比,企业更难承受封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虽然有中国政府官员清楚意识到清零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他对中国年内放松“清零政策”不抱希望,即使是在中共二十大之后。
这种悲观情绪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S)8月2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也可看到。该调查显示,51%的受访企业对未来五年中国业务前景感乐观,远低于去年的69%。
国际金融协会(IIF)4月5日发布报告称,受投资者抛售中国资产,以及对近期地缘政治事件的担忧日益加剧驱动,新兴市场投资组合3月遭遇一年来首次资金外流。
国际金融协会认为,中国112亿美元的债券和63亿美元的股票资金外流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暗示着市场转变为”远离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资产。这也是自2020年9月以来,中国股市首次出现资本流出。
“外资撤离”不仅是停留在纸面,正如伍特克所说,受到疫情等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今年一些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确实已从中国迁出,尤其在上海今年4月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长时间封城后。
例如,全球汽车芯片大厂商安森美(OnSemi)今年4月宣布关闭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迁往了新加坡。
另据台媒上月报道,苹果公司决定将iPhone 14的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Apple Watch生产线也将转移至越南。
在此之前,日本东芝和韩国三星去年关闭了在中国的数个工厂,把生产线转移到了越南。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