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赢家

法国《世界报》驻上海特约记者哈罗德 迪博最近发表题为“中国是伊拉克石油的最大赢家”的报道。

报道说,美国征战伊拉克十年,却最终被其在21世纪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争得伊拉克石油的大合同,而对于这一早为观察家们看到的事实,此前却似乎并不为美国人所意识。

报道说,在美军2003-2009年占领伊拉克期间,伊拉克日产300万桶原油中的一半流向中国。据国际能源署预期,伊拉克未来十年石油生产量将增加45%,到2020年,其产量的80/%将出口向亚洲,其中主要目的地是中国。

报道随后分析了中国获益的主要原因。美军撤出伊拉克后,留给伊拉克一个自由市场规则,中国公司在其中游刃有余。

首先,中国石油企业都是国营官办,保障能源供应职责大于赚钱盈利,尤其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下,往往报出比美国公司更低、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争夺更多的石油进口。报道例举了2008至2012年间,中石油在伊拉克所签下的一系列石油开采合同。

其次是中国对外所奉行的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同样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中国学者并不避讳谈论中美间的这一差别,有上海学者就撰文指美国人不仅期望在中东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模式,同时也以促进民主为名获得地缘政治的好处。

报道说,中国人很会利用美国人所犯下的错误,比如当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因与伊拉克北部库德族的联系引发巴格达不满,被迫中止在伊拉克西库尔纳地区的油田开采合同时,中石油就不失时机地发起收购,在遇到埃克森拒绝后又灵活提出与美国公司合作,共同开采这一日产原油40万桶的油田。

最后一批离开伊拉克的美军2011年12月18日越过伊拉克边境来到科威特

 

美国真是为了石油攻打伊拉克吗?

十多年前,中国官方媒体和专家学者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指控美国,打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石油。但十年后,美军已经完全撤出了伊拉克,美国人并没有在伊拉克占到任何便宜,更谈不上掠夺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了。

专栏作者蔡慎坤的文章说,这一点,在伊拉克石油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中国,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假装遗忘而已,而如今伊拉克石油市场己被中国尽入囊中,这真是应验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那句中国成语。目前,伊拉克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国际能源总署预测,再过20年,伊拉克将成为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最新勘探数据表明,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已经超过了1400亿桶。

这些石油被称为“廉价石油”,廉价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开采成本极低,只要采用相对低廉的开采技术就可得到这些石油。伊拉克石油的生产成本比俄罗斯低11倍,比加拿大低13倍。正如许多西方媒体所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中国却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就轻易获得了大量的伊拉克石油,中国才是伊拉克战争的真正赢家,而美国并没有在伊拉克获得任何额外回报。

现在看来,当初说美国为了石油而攻打伊拉克纯属混淆是非,因为伊拉克战前石油日产量最高才350万桶,仅占世界石油市场的4%,伊拉克的石油仅占美国石油进口的8%。从2002年开始,美国大幅削减从伊拉克进口石油,降低到每天只有10万至20万桶之间。即使以20万桶计算,伊拉克石油仅占美国进口石油的1%,美国为了1%的石油,调动那么多的兵力,花费上千亿美元,这笔帐算得过来吗?

以当时每桶石油25美元计算,这笔军费至少可以买400亿桶石油,等于美国付出了从伊拉克进口10年石油(以每天120万桶)的代价!实际上,如果美国仅仅只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根本无需出兵攻打伊拉克,只要帮助萨达姆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付伊拉克国内的反对派,默认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大业,将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纳入萨达姆的势力范围,美国岂不是更容易获得廉价的石油资源?

蔡慎坤的文章又说,然而美国却很执着地把民主政治带给伊拉克,帮助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治对美国掠夺石油资源反而最为不利,因为民选政府,无论是总统、总理还是议员,首先要尊重国内民意,不敢将国家资源白白馈赠他人,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美国并没有在伊拉克获得任何额外回报。由此可见,美国长期以来仍然锲而不舍地在世界各地推动民主进程,并不是为了什么“经济利益”。在美国人看来,专制和独裁政权对世界、当然也包括对美国的危胁,要远远超过任何经济利益!

也有评论回顾说,这场战争的性质始终存在争议,尤其是主导者美国被指责公器私用,通过战争建立在伊拉克的强势地位,掠取伊石油资源。不过2003年至今美国在伊拉克重建工作中已经投入超过600亿美元,却并没有从战后新秩序中获得许多人预期的好处。另一方面,伊战前后几年中,伊拉克所产原油其实从未超过美国原油供应量的5%,在美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中地位并不显著。

据网易数读专栏的报道,如果石油真的是美国策动这场战争的唯一目的,那对他们来说这场耗资不菲、难于善后的战争,实在称不上划算。无论如何,这场战争的确为国际公司参与伊拉克石油开发铺平了道路。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的石油开发全部由国有公司进行,战后则由过渡政府通过投标的方式开放给外国公司,自己拿取分成。曾经坚决反战的中国在这时候却出手阔绰,

以极为低廉的开采服务费报价(中石油在第二轮竞标中报价低至1.39美元/桶),抢得巨大的油田开采份额,中石油成为伊拉克石油开发商中的龙头。伊战结束之后,中国就不断向伊新政府示好。2010年中国政府还免除了伊拉克68亿美金的债务。自2003年到2012年,中伊两国的贸易额翻了30多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就会超越美国成为伊拉克最大的贸易对象,交易的主要商品自然就是石油。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0年伊拉克生产的石油将有80%出口到亚洲,而其中大部分都会流入中国,这场战争十年之后,只有坚决反战者中国笑得最开心。

(源自法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