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随笔】挂上了儒头,就能卖出来儒肉吗?

作者:(奥克兰)三木

这是三木先生发表于2010年的文章。

挂上了儒头,就能卖出来儒肉吗?不知从何时起,“孔子学院”这个名字,在咱海外华人中日益响亮了起来。


先是说洋人有了学中文的兴趣,后又看到闲闻(因为没有新意,就戏称此类新闻为闲闻吧)说,海外华人社区的中文老师会很缺额,很吃香;再后来,雷声终于变成了雨点,“孔子学院”横空出世,据说是中国政府花了不少银子。在海外他国,尤其是西方列强中建立起“孔子学院”,教这些异族蛮夷们学习中文,介绍中国的琴棋书画,花草虫鱼,太极武术等,大有向西方他族宣传推销“中国文化”的意思。

想必中国政府的这一大手笔,与近年中国经济猛速发展,在国际上的硬实力日渐增强,而文化上的软实力却没有长进,从而影响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大有干系。


例如像我这样的一个海外孤民,都与身处中国高高庙堂的肉食者们有同感:每每和西方的同事朋友们聊到中国的事,也只能吹吹物质金钱上的变化,但对方对此却反应平淡,因为那是他们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巳完成了的事情。说到文化上的事,除了Bruce lee, Jackie chan以外,其它的东西还真的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而就连这两个功夫佬,都不是出自大陆中国。吹起牛来,实在是心虚而底气不足。上次北京办奥运,放了那么烟花,本想多炫耀几句,却被他们讥笑说搞假唱花钱太多之类的,真个郁闷。交往做贸易时,也是生意归生意,除此之外,话不投机半句多。花大钱都买不到一句知心话,这心底的失落感是大大的。


所以,看到中国政府下了决心,将孔圣人搬出来,将他的名字挂在海外汉语学院的门楣上,要将他的雕像立在学院的大堂里,我这个海外游民,乍一听到,一种长了志气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但转念一想,就感觉了一些不对劲。

这孔丘孔子孔圣人,虽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老祖宗,其思想体系虽也扶持了封建中国两千年,当年在大学图书馆里也曾读到过一些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勇和之类的说教。但是,自我小时候起,就很清楚地记得,孔子是被蔑称为“孔老二”,连同他的后学弟子们,被称为“臭老九”狠批狠斗,被党和政府早就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中了的。


查看一下资料,孔子这几千年前的“老朽”,至今都还未在中国大陆获得过平反昭雪,现今却不明不白,来了个咸鱼翻身,被走私出口到了海外,变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代言人了!


这可是典型的山寨加忽悠的出口版呵!

要知道,现今当代的中国大陆人民,只奉“孔方兄”为独一真圣的多,奉孔老二为先贤的极少。

而政府的文件上,除奉金钱为“一个中心”外,“两个基本点”上也找不到这孔丘老二的手指印。记得很久以前讲过共产主义道德,讲过学雷锋,后来又五讲四美三热爱,讲过依法治国,再后来又讲以德治国,再再后来又讲“带三块表 – 三个代表。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XXY讲话,发现都忽悠不了几个人,矛盾依然此伏彼起,一些人的钱包在白猫黑猫论的指导下,确实鼓胀了不少,但民怨火气却也越来越烈,干柴也越堆越高。没了法子,胡温新政情急之下,从水里捞出了一只“河蟹”—-和谐社会。


想想看吧,十四亿中国人民,每人手上逮著一只河蟹,走在不知是通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或许是通向拜鑫主义的大道上,那情那景,该是多么地壮观!

新中国的政府,历届至今,治国之术换了不少套,却唯独找不到这孔子老祖宗的东西,真是令人费解。无解也得解,我想,可能是当年的革命党和红卫兵们把祖坟挖得太彻底,打砸得太烂,现在翻翻家底,再也找不出一只完整的坛坛罐罐了吧。


也有可能是现今不信神明不怕鬼的中国政府,对挖出这千年古董心里还没底,千年的乌龟都能成精,更何况这使中华民族繁衍几千年不灭的孔学,定然是法力无边,若是玩得不好,怕是会引火烧身,毁了自己靠枪杆子搭成的庙堂。


只是有那么一撮子学究夫子们,躲在象牙塔里,想把那尘封巳久了的儒典翻出来,钻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想把那砸碎了的古董粘合起来,公然想在全国人民面前摆上民族的祭坛。

令人吊诡的是,政府在国内绝口不提,讳莫如深的儒家老祖,却偷偷出口到国外,作了宣传“中国文化”的招牌。


这就象某名星在电视上说,三鹿奶粉如何好,而自己的孩子却只吃进口奶粉一样,是典型的为名利是图行为,是蒙骗老外们的虚假广告宣传。


闲时读《水浒传》,读到里面的梁山好汉们都爱吃牛肉,若是间牛肉店里挂著个牛头,却只有羊肉卖,那如李逵般的汉子们还不给酒保店小二们一顿好看!

如今这孔子学院里,挂著个儒头,却时不时端出些“马”肉来。或好不容易拼出一点儒肉冷盘,给外人吃了,而他们到中国本土一看,却发现全中国人民原来早就都不吃儒肉了,神州大地到处都是马肉馆、狼肉馆在搞大甩卖。不知那些天真的老外们,吃了这些儒肉马肉餐后,作何感想。


在美中关系破裂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化逆转的大形势下,海外中资公司如何规避政治风险?维多利亚大学商学院、新西兰图依中国研究团队高宏志博士谈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