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拒绝被质疑,北大校长的价值观遭批评

近日,北京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但却因校长林建华在演讲中念错字而走进舆论漩涡。许多人期待校长应有过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无法接受念错字的校长。

林建华在北大的校园论坛“未名BBS”向学生发表道歉信,但未能平息质疑热潮。信中的一句“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让他再次身处风口浪尖。作为中国的著名高校校长,他的价值观遭到批评,许多人认为这比念错字更严重。

北京大学图片版权EPA

 

从念错字到价值观质疑

5月4日,林建华在建校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引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北大视察时的讲话“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理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时,将“鸿鹄”念成了“鸿浩”。

消息一出,嘲笑声骂声不断。有网友批评中国一流大学校长教育程度太低,还有网友质疑林建华念的稿子是由他人代笔,在演讲前也未看稿或作任何准备。

在批评声中,林建华5月5日在北大未名BBS发表了致歉信。他在信中写道,“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但对于有网友质疑他的讲稿是由他人代写,他回应“是自己写的”。

 

北大校长林建华图片版权PEKING UNIVERSITY

 

林建华自2015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曾获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化学,并先后担任重庆大学和浙江大学校长。他任职重庆时,因改造多媒体教室、安装空调等举措受到师生欢迎,但在转入浙江大学时网上流传出反对他到任的公开信。

林建华的道歉信让抨击声愈发猛烈,因为在信的最后,他写道:“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BBC中文表示,北大校长在校庆大会上读错“鸿鹄”,虽然有伤大雅,但并不是多么严重的问题,而在道歉信里,强调“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则反应基本价值观和治校理念,偏离公众对教育家的期待太远,这句话引起更多人反弹和不满。

“一个人质疑某一事物,除了要求言论必须遵守法规之外,是不能设定质疑的其他限制的,否则就没有自由的思想可言,”熊丙奇认为。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退休教授郑也夫发文称,质疑是怀疑精神的体现,“我们不谈怀疑精神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毕竟社会是有分工的。但至少,对一所大学而言,怀疑精神是至关重要,它当然会‘创造价值’”。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曾在北京大学读书、任教,他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批评这段话。

“我觉得,这几句话比念错一个字问题还大。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在看完这份道歉信时写了这么一段话:焦虑和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唉,这见识,比读错字更让人失望。”

北京大学校园图片版权EPA/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公选

 

“国家干部”≠“合格校长”?

大学校长一直被认为是“高级知识分子”代表,但是近些年中国几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都出现过念错字或者用词不当的尴尬。

2005年5月,时任台湾亲民党主席的宋楚瑜访问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校长顾秉林拿出送给宋楚瑜的礼物时,将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七言诗中的“侉”(kua)字念成“瓜”。同年7月,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欢迎到访的时任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但是,“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转凉,而不是炎热。

根据2016年浙江工业大学和教育部发布的《中国211大学校长专业化发展报告》,中国“211工程”大学校长主要是由平均年龄为54岁的男性理工科博士组成。

报告称,相较美国大学有更多教育和人文社科背景的校长,中国“211”大学校长大部分都是理工科博士,教育学背景的校长仅占4.3%。“211”大学校长中,超过九成是中共党员。

这份报告也提出,这些校长专长不够,胜任素养有待提高,建议制定大学校长专业标准,对该群体进行系统管理。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丁学良对BBC中文指出,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全面按照苏联模式调整以后,大学校长最基本的定位是国家干部。

北京大学是中国三十余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它的校长和书记都是由中组部直接任命。

“既然他是国家干部,那么他当不当校长,当哪个大学的校长,包括升迁、调动、任命等,都是由政府来拍板的,任职学校内部的任何其他建议、想法 、批判和诉求都在其次。”

在丁学良看来,这样的定位可能导致,一些大学校长任职时将其当成在某一个单位做官,对学校不会有长期的承诺和太多的关爱,也不会认真考虑学校的未来。

熊丙奇则认为,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而不是官员,他们需要懂教育、懂管理,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他建议,中国应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公选,同时给校长教育家治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

台湾、香港大学校长是如何选出来的

 

台湾选拔大学校长是根据《大学法》规定,新任公立大学校长由学校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经公开征求程序遴选出校长,再由教育部或地方政府聘任。

遴选委员会由学校代表、校友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教育部或地方政府代表组成。公立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的组织、运作和其他事项办法由教育部或地方政府拟定。

在香港,每所大学的校长遴选程序略有不同,但普遍由大学内部进行,再由大学最高管治机构“校务委员会”或“校董会”通过决议任命。

有需要遴选下任校长时,香港大学会设立“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校务委员会(港大最高管治机构)、教授、校友、本枓及研究生代表组成;然而在一些其他大学,遴选委员会则不设师生代表的席位,这曾引发不满及抗议。

在正式任命前,校方一般会举办咨询会,让学生、教师与候任校长直接对话;这些咨询会经常爆出火花,学生会就一些争议性政治议题质询候任者。香港的媒体会跟进报道候选人的学术背景、有否发表过政治言论等,有关大学的教职员、以至社会大众也会透过公共渠道,讨论人选是否符合大众期望。

但这些公共讨论,对任命程序没有实质影响。而掌握校长任命权的“校务委员会”或“校董会”,成员普遍过半由香港特首委任,这亦引发政府介入、左右大学自治的质疑。

(BBC)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