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恶霸”被判死刑却“死里逃生” ,他有着怎样的父母?
|连日来,“昆明恶霸”孙小果获死刑后“亡者归来”又成黑老大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日前,澎湃新闻一则题为《孙小果的谜样父母:22年前受访曾反思,又被曝为儿奔走活动》的报道,就将孙小果父母推上风口浪尖。
在帮助儿子逃避司法惩处的过程中,孙小果父母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不应成谜,需要有经得起法律检视的说法。
据报道,1997年12月9日,也就是孙小果涉黑被数罪并罚、判处死刑不久后,《云南法制报》刊发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孙小果父母访谈录》,访谈中,均有公职在身的孙父孙母,对自己儿子所犯的罪行表示了震惊、愤慨和谴责,表示坚决支持有关执法部门的处理,还对教育方式作了反思。可在孙小果案件中,其父母所做的,与此前所说的支持依法处理大相径庭。
但就目前看,孙小果父母似乎不只是“教子无方”那么简单。有些实锤,已指向他们在孙小果案件上的行为失范。这些都需要接受法律的审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孙小果身上演绎的魔幻剧情,足以秒杀很多“拍案惊奇”——他1994年轮奸女青年后,出生年份由1975年改为1977年;他仅因轮奸被判刑3年,突破了轮奸的基本量刑幅度,但即便只有3年,他仍顺利地被保外就医;1997年本该在狱中的他又残忍作案,并因此获死刑,可他居然“死里逃生”,还用几个名字重操旧业,以至于20年后又成了黑恶典型……
这么多离奇情节叠在一起,显然不是三两个人“暗箱操作”能操作得了的。说得更具体些,从改小年龄、量刑过轻到成功减刑、拥有多重身份,连着责任链上多个环节的失守。否则,孙小果也不至于作恶多端却总能逍遥于法网外,“严打”不及其身。
首先,昆明市检察院就已查明,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后能办保外就医,就是因为其母亲四处活动,用涂改过的医院检验报告单,进而成功办了手续。
《南方周末》5月17日还报道,每次孙小果“犯事”之后,都是其生母在背后为其奔走。1997年案发后,孙母又想干涉办案,多次找到办案人员要求翻看案情材料及索回孙小果被警方扣留的部分物件。1998年2月,她还因涉嫌包庇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此外,有媒体提到,1998年《南方周末》记者揭露孙小果的报道发出当日,孙小果父母就给其打电话称“一月之内叫你进监狱!”
耐人寻味的是,孙小果当年被判死刑后,《云南法制报》还对此发评论,直指孙小果肆无忌惮、有恃无恐,背后是“握有重权的人姑息、迁就、纵容、包庇”,呼吁要彻底清除“父尊子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腐朽陈旧的观念。这也被认为有所指。
再者,据报道,孙小果服刑期间多次获得减刑,可能跟“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的发明专利有关,而当年前往专利事务所送来此项专利相关材料的,正是孙小果的母亲。在监狱外为狱内服刑的孙小果申请专利,是不是通过专利买卖利益链钻空子,还不得而知,但即便是孙小果本人发明,也该由他自己提交申请,而不应由狱外的人违反程序、违规“代劳”。
据“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报道,中国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在本月22日至23日,召开会议,听取第11至第20督导组督导情况汇报。次日,也就是今天上午,第20督导组组长韩勇向云南省反馈督导情况。
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提及“昆明恶霸”
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今天(24日)向云南反馈督导情况时,特意点到“死里逃生”的“昆明恶霸”孙小果案件,要求办成铁案,并将适时回头看。
公开资料显示,孙小果,昆明人,1994年10月,还在警校的他曾轮奸女青年。案发后,他的出生年份由1975年改为1977年,被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却被保外就医。
1997年11月,自称“昆明黑社会老大”的孙小果伙同他人对少女张某某进行殴打、侮辱,用竹筷和牙签刺张的乳房,致使张某某负重伤。这次,其罪行包括强奸多名女性,包括未成年人,还具有当众强奸的量刑情节。
除此以外,法院还查明孙小果故意伤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寻衅滋事等一系列罪行,经过二审被宣判死刑。
事情发生后,其父母表示震惊、愤慨和谴责,坚决支持有关执法部门对儿子的处理:“我们仅是基层的执法者,会有多大的能耐去支持儿子违法犯罪!再说,王子犯罪,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我们的儿子不是王子。”
令人吃惊的是,罪行累累的孙小果竟然“死里逃生”,死刑变成了死缓,又经历了多次减刑。媒体报道,起码在2013年,孙小果就已经以“李林宸”之名在狱外活动,此后他还注册经营多家夜店,照片被堂而皇之地挂在夜店开设的公众号上。
直到今年4月,中央督导组进驻云南后,昆明通报称,打掉了孙小果、涂力军等一批有影响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查处了一批“保护伞”,成效良好。
有媒体称,孙小果有一项“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发明专利,可能助其减刑。而向专利事务所送来相关材料的,正是孙小果的母亲。
昆明扫黑办已经表示,为回应舆论关切,省市有关部门已对孙小果所涉犯罪、相关判决及刑罚执行等问题正在开展调查和审查工作,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综合新京报、联合早报、凤凰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