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解读孙立平“大拆解、大收缩”论:收缩意味求和

2022年2月28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其微信公众号《孙立平观察》中提出, 当今世界正从全球化时代进入后全球化时代的大拆解、大收缩过程。

孙立平教授

孙立平说:“大拆解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脱钩的过程。……脱钩是局部性的、要素性的,主要指经济技术领域,尤其是产业链和供应链。而大拆解则是整体性的、结构性的,是原有框架的拆除与重新构建。大拆解的主脉络不是经济,而是价值观。

“在全球化时代,通行的是比较优势逻辑和资本逐利逻辑。而在后全球化的大拆解时代,安全逻辑和价值逻辑将会取而代之。”

孙立平认为,随着全球进入一个收缩型的时代,中国需要有一种收缩型思维,而不是继续扩张时期的扩张逻辑。

他说:“收缩才能有生存,收缩才能有质量,收缩才能积蓄力量,收缩才能有生命和明天。”

对于孙立平教授的“大拆解和大收缩”提法,毛传媒读者评论部的网友们发表了各自见解。

太阳林:

孙立平算比较早就判断中美会脱钩的学者之一。

扩张产生对抗,收缩意味求和;这是他这几年一直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观点。

小鱼儿:

孙立平的这个讲话应该是他的个人独立观点,同官方无关。

当局现在已经很难维系下去,出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铁、公、基投资过度;内需被房地产榨干;财政供养人员庞大;就业主力私企和外企衰退;继续改革又被意识形态的东西所阻止。

不学舌的鹦鹉:

我认同孙立平说的大趋势。

美联储主席8月26日上周五的演讲说得清清楚楚,宁可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也要把通货膨胀压下去。连续十几年的零利率,扩表(印钱)结束了,会有几年的收缩期。这是全球性的,难有例外。而中国感觉会更明显,因为曾经的高速增长积累下一大堆问题,很难解决。

中国政府能做的就是:

1、财政赤字扩张,刚刚发布的一万亿是个开始,未来会继续增加;

2、消减政府支出,主要是地方政府,重点是县级政府。在卖地收入大减,转移支付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缺口30%是常态。因此,减人头成为必须,部门合并势在必行。这会增加失业率,消弱执政基础,但必须这么干。

美国可能是各国相比情况最好的。美国就业充分,短期不会有大变化。跨国公司制造回岸造就很多工作机会。工人工资持续增长,公司盈利会下降,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扩张时期高达11%的利润率逐步回落到正常状态的7-8% 左右,工人更有讨价还价的优势。

太阳林:

“大拆解”意味着西方国家在寻求和建立没有中国市场或经济动力情况下的“世界新经济”体系,其中产业链重组是重点。

同样,中国也在寻找新形势下经济解决方案。但对于个人意志或政治意志可以凌驾一切的国家来说,闭关锁国已是必然。

最近国内有学者鼓吹明清末期闭关锁国的合理性,其意不可言喻。红朝末景的序幕在几年前就已经拉开,未来没有最坏,只有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