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川普的保守右翼转向是“进步主义”进程的暂停还是更深远持久的道路改变?

我最近想把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重大政治转变捋一捋,找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定位,推测出未来可能的走向。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严重经济衰退。1933年出台的罗斯福“新政”,重塑了美国。这是美国政府首次系统性干预市场与福祉,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基础。

一名在股市中失去所有的男子在廉价卖车

在这之前的美国小政府是把经济的自由竞争和效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

股市崩盘后,据说大股灾之后的几年,美国的流浪汉大约有200万之多。

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政府一夜之间扩大规模;为了就业,造就了很多并无实质经济价值的工作岗位,政府的目标由效率转向“公平”分配。

民主党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引以为傲的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美国摩天大楼建造高峰期间(1885-1935)就曾出现过。1930-31年纽约帝国大厦102层共耗时410天,平均也就是三天多一点一层。要知道那可是整整一个世纪前的科技水平下的建设速度啊!

著名摄影作品《帝国大厦的午餐》

上世纪60年代,民主党籍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提出并推动“伟大社会(The Great Society)计划”,这是一项旨在消除贫困、促进种族平等、改善教育和医疗的大规模国内改革计划。在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他希望利用国家资源解决贫困、种族歧视、不公平的社会结构等问题。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

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开启了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加之以民权运动兴起,政府的运作更加朝着“公平”移动。

自此之后,美国政府一直沿袭这条道路扩展,到拜登政府时期,几乎所有美国人都享受直接或间接的政府福利,而联邦和地方政府以每月增加四万职位、联邦政府每年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占GDP7-8%)增加。

主导美国政府扩张的经济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凯恩斯理论,罗斯福“新政”就是个典型例子。但受制于金本位制度,政府发行货币受到限制,政府扩张速度缓慢。1971年,尼克松解除金本位之前, 没有了黄金为锚,政府便可以随意发行主权信用货币。

美国政府为了限制美债超发,规定了赤字天花板。但天花板一再被抬高,甚至不惜让政府关门也得提高上限。近年来,凯恩斯主义演变成了“现代货币理论 MMT”, 即只要政府能控制通胀和低利率,政府可以无限扩张赤字来推动经济增长。

没有人在意这种无力负担、不可持续的发展,美国这辆汽车的驾驶员睡着了(“Sleepy” Joe挺贴切)。

与政府扩张、货币超发对应的是社会思潮的自由化。妇女解放、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种族平等、环境保护,以及后来的LQBTQ, Woke, BLM等,美国社会逐步朝着极左方向移动,在拜登政府时期达到顶峰。之后川普上台,这一切嘎然而止。

问题是,川普的保守右翼转向是“进步主义”进程上的一个暂停还是意味着更深远、更持久的不同道路选择? 无限扩大的政府,无限超发的货币和违背常识的极左还会卷土重来吗?


标签:

你的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