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微信公众号谁来管?

上个月,澳大利亚多个微信公众号纷纷发布一则有关墨尔本将举行一场“一个中国”游行活动的消息,并附上一封信的图片,称该活动已获墨尔本市政厅批准。之后,ABC中文获悉墨尔本市政厅从未签发这张“批准函”。然而,这张图片却随着游行消息的传播而迅速流传开来。

我们至今无从知晓这张图片的源头,一个曾发布该图的微信公众号发言人表示,他们当时并未对图片来源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并称“微信公众号并不是自己做媒体,而更多的是对新闻的翻译和整合。”

“这张照片是我们采集自网上……然后由网友自行去判断它的真实性,”他说。

“简而言之,没有人管”

微信公众号传播不实内容的例子屡见不鲜,值得深思的是,澳大利亚传统媒体都有对应的管理机构来规范内容、处理投诉,其从业人员也需要遵循职业守则。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拥有比肩甚至胜于传统媒体的功能,那么是否也有对应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其运营者是否也有义务遵守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呢?

其实不仅是微信,其他社媒平台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那么在澳大利亚,类似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到底归谁管理呢?

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助教布兰登·克利夫特(Brendan Clift )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说:“简而言之,没有人管”。

“政府和产业机构对网络内容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有一些协同监管,但关注点主要在有害内容上,比如儿童色情和极端暴力图像。社交媒体仍然是一个 ‘灰色地带’,许多社交媒体的主体,甚至那些声称提供新闻类信息的,都不受新闻伦理或行为准则的约束。”

ABC中文记者随即联系了两个传媒产业管理机构,澳大利亚通信和媒体管理局(ACMA)与澳大利亚新闻业委员会(APC),得到的回应印证了克里夫特先生的部分说法。

APC发言人称: “APC成员同意遵守APC的业务标准和投诉程序。微信不是APC成员,非成员在同意APC程序的情况下,APC可以审议对其所发表材料的投诉。这要取决于个案和具体情况。”

ACMA则表示: “ACMA管理广播、无线电通信和电信。在网络内容方面管辖体育赛事直播期间的互动性博彩服务和广告。微信等在线平台不属于ACMA的管辖范畴。”

“我们注意到网络服务应禁止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内容(例如暴力、恐怖主义和儿童性虐待),这由网络安全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eSafety Commissioner)管理。”

克里夫特先生称,如果微信内容侵犯某人权益,受害方可以采取法律措施,然而这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账号是匿名的,你没有可起诉的对象;如果账号持有人在海外,澳大利亚法庭的判决只有在当地法庭的协助下才能够执行,这可能是一个及其昂贵和耗时的过程。”

迪肯大学传媒研究博士研究生杨凡则表示,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对微信了解不足,管理也面临很大难题,“我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媒体监管机构中有多少人能懂中文……而且我也不知道如果要监管微信上的信息,他们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她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说。

社媒运营者是否应遵守新闻职业操守

既然管理机构鞭长莫及,那提供新闻类内容的微信公众号等社媒运营者是否应该自觉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来要求自己呢?

杨凡表示,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取决于运营者的态度。

“首先要看盈利模式,如果主要是从新闻盈利,而且这个公众号已经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和投资,他们会把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和新闻的客观性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说某个公众号仍然需要眼球,需要吸引投资,吸引广告客户,那它当然需要给广告主看公众号的数据,有多少篇10万+的文章,有多少评论之类的,” 她说。

据杨凡观察,如今澳大利亚有些微信公众号在招聘时会指明招聘“记者”,而之前往往都是招聘“小编”,据此推测这些公众号可能有意愿往专业主义的方向上走。

我们能要求运营平台做些什么?

克里夫特先生说,由于大量内容不断地上传至社交媒体,内容管理倾向于采用基于投诉的处理方式,而不是先发制人的监管。

“澳大利亚有关当局可以要求社媒平台移除暴力视频,而对于其他内容他们只能询问,而且只有极其恶劣的内容,比如煽动仇恨或暴力的言论才有可能被删除,” 他说。

克里夫特先生称,微博和微信这样的平台是对中国政府负责的。这意味着这些平台会审核掉批判[中国的]言论,同时包容中国官媒宣扬的民族主义观点。

“相反,澳大利亚没有政治审查的传统,而且我们的法律系统抵制对言论的事前限制。我们[法律]系统的开放型意味着我们无法阻止很多这样的内容,只能尽我们所能去应对。”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今年七月发布了一份有关谷歌、脸书等数字平台的报告,该报告提及数字平台对未来新闻学影响。

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特里·弗鲁(Terry Flew)在上个月发表于《对话》(The Conversation)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澳大利亚政府在为数字媒体制定新规范的主要限制是对这些平台的司法管辖权,因为这些公司的总部均在美国。

杨凡则表示,社交媒体及其相关问题是一个关于平台和国家的辩论。

“微信这个平台是跨国界的,很大程度上和脸书、推特、YouTube和Instagram有一定的相关性和相似度。我不知道澳大利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该怎样对一个根植于中国大陆的平台做管理。”

ACCC对媒体规范改革提出了23项建议,其中包括将目前的“分平台管理办法(platform-specific approaches)”,即电视、广播和纸媒适用不同规范,朝着“泛平台化办法(platform-neutral approach)”转变。

如何分辨真假

谈到如何分辨“假新闻”时,杨凡强调,假新闻和误导性内容不仅存在于微信,而是到处都是,知名媒体同样会生产假新闻。

“微信上假新闻的来源就是翻译中的误翻译,是跨文化交流造成的差异。有时原文比较真实,但是翻译过程中[编译者]有自己的认知和解读,导致这个新闻变成了假新闻,还有就是故意罗列很多事实,运用不真实的图片做成一个假新闻,” 杨凡说。

杨凡说,她自己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的做法是看不同平台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但是她也承认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这样做,这构成了人们在新闻消费上的困境。

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嘉兰(Fran Martin)表示,如果语言障碍存在的话,解决这种困境是十分困难的。

“很多微信公众号的做法是在澳大利亚媒体上挑选一些内容,然后翻译,并做些更改,让它看起来更能吸引点击。如果看微信的人能够阅读英文内容,他们可以根据链接来找到原文,做些比较。如果不是英语使用者,不能阅读英文内容,我认为这很难。”

马嘉兰表示,某种程度上这可以形容为读者在信息环境中的迷失,因为他们必须要依赖中文信息源。

“我猜有些中文公众号的内容是会比其他公众号更为可信的,所以可能这是一个如何寻找你所信任的优质公众号的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在这个问题上该给出怎样的建议,” 她说。

(澳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