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网络上的名字
|作者:毛 芃
取名字從來都是父母親的權力. 也有藝人或是作家給自己起個藝名或是筆名的, 現讓人瞧著新鮮﹑ 羨慕. 可現在, 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們也有機會堂而皇之給自己取名字了, 這首先得感謝網絡的出現。
閑下來的時候,我喜歡進到談論美食的網站逛逛, 那裡不但有可以幫助你提高廚藝的帖子, 還能發現不少網友們趣味無窮﹑精彩紛呈的名稱。

–
因為談論的是如何做美食, 有的網友就直抒胸意, 給自己取名“也想當大廚” 或是“愛吃愛煮” 。也有給自己名字起得動聽一些的, 如“ 綠茶紅茶” ﹑ “水蜜桃” ﹑ “小丸子”; 還有給自己起名“香菜末” ﹑ “ 小豬耳朵” 或是“ 花椒愛好者” 的, 想必這些網友是對這種幾樣東西格外垂青了。
而起名“永遠的花生米” 的這位令我生出無限感慨,想像中他/她大概是出生在生活比較困難年代,小時候沒什麼好吃的,花生米成為他/她對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還有的名字溫暖親切如 “秋香” ﹑ “小二嫂” 的,看到之後讓人有它鄉遇親人的感覺。
有的网友很现实, 给自己起名叫“食療”。
還有給自己起名字為“逍遙書生” 的, 名字取得不錯, 可就是覺得這談論吃喝的地方似乎不該是他呆的地方。
“美味&情緣”这个名字也不错,想来是个想在吃吃喝喝中寻求点浪漫感的家伙。
初次看到” 紹興師爺” 的網名时,我不禁肅然起敬, 指望能從他的帖子里有驚人的發現, 可結果很失望,因為這位紹興師爺总是在虚心求教,而不是指点他人。後來我又看到一個署名為“紹興小師爺” 的網友發帖,也是求学状态。看了他們的帖子, 我在想是不是给自己取名 “ 紹興師娘” , 可惜我不是紹興人, 不敢掠紹興之美名。
也有網友的名字起得極其清雅, 比如有叫 “清清寒煙” 的, 想想這名字倒也取得貼切, 因為傳統的燒火做飯法自然會有炊煙升起。这让富有想象力的我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 — 夕陽西下,廣漠的大地上就那麼一兩戶人家, 看起來很孤寂, 可那升起的裊裊炊煙卻昭示著房屋內有我們所看不到的溫馨和盎然的生命。
還有網友喜歡起富有詩意的名字. 一日, 我 滿懷興趣打開一個取名”夢里憶江南”的網友的帖子, 結果发现這 位定居在加拿大的網友寫的居然是“ 請問加拿大哪裡有賣壓面機?”
有些網友的名字起得寓意深遠, 比如有名叫“ 思蜀” 的。想來這位網友是四川人,或是特別喜歡吃川菜, 在海外雖然過得樂滋滋的, 但心里還是戀著家鄉和家鄉菜。
哎,月是故鄉明呐! 就國人來說, 不管走到哪裡, 不变的是中國胃。
網友中還有叫”遠方的囚鳥” 的, 这个名字给人印象深刻,不知道是不是蕴含着第一代移民的苦与樂。
還有幽默的網友拿自己開涮, 起名叫” 胖丫頭” 或是”宰相肚”。但最讓我欣賞的一個名字是” 骨瘦如花”。这个俏皮的名字让我想起了林黛玉, 但或许真实生活中,这是个珠圓玉潤象寶釵的姑娘。
还有一位网友的名字我也很喜欢 – “只想做個好太太” 。在我看來,這彰显着一種樸素實在的生活態度。也许有人认为這樣的生活態度缺乏境界,可生活中,這種“只想做個好太太”的女人,或许最能把小日子过得美满、惬意。
最感好笑的是一位名叫” 吃四方” 的網友, 原以為這傢伙該是個大美食家, 可他在帖子里居然是在” 請問肉夾饃的方子” ,这有些出乎意料,让人忍不住暗笑这个家伙是不是要返朴歸真。一個號稱吃四方的人喜欢“肉夾饃”,这说明肉夹馍确实好吃;或许,这位是个陕西人,在吃變四方之後,感到什麼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家鄉的肉夾饃有味道。
還有一個好玩的名字是 “七七喝喝” ﹐想來這是講廣東話的網友在拿自己不標準的國語自嘲。
另外一個富有幽默感的名字是” 自學成材”。
而所有網友名稱中最富有創意的恐怕要數 “星期八” ,我猜這位網友能做出最具想像力的食物來, 在用料搭配上一定非常大膽, 比如把臭豆腐同果醬一起涂抹在面包上。
在網頁上與這些有著奇特名稱的網友神交是件快樂的事。 即使在真實生活中同他們見面, 我想他们也一定也是幫有趣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