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侨领职责之我见:社区领袖理应在调解纠纷方面发挥更大
|作者:姚冬蕾
在当代华人社区,尤其是在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上,矛盾和纠纷的频发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这些矛盾有时会升级为相互谩骂,甚至进一步走向诉讼。然而,走法律途径是否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打官司固然是一种合法的途径,但从长远来看,它不仅消耗了时间和财力,还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更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方式,特别是在普通民事纠纷中,法律不应成为首选。
–
2023年9月14日,姚冬蕾在她组织的选举论坛
–
首先,诉讼本身是一种高成本的解决方式。诉讼过程漫长复杂,涉及律师费、法院费用以及当事人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相对较轻微的纠纷,如网络谩骂、观点冲突等,诉诸法律往往不符合成本效益。这类纠纷在法律层面上虽然能够得到处理,但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却可能造成纳税人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并未达到严重的法律伤害时,动辄诉诸法院无异于小题大做,无法有效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诉讼的泛滥可能加剧社会对立情绪。比如,因政治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网络骂战,如果每次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那么法庭将被淹没在大量琐碎的案件中,不仅浪费了法律资源,也破坏了社区的和谐氛围。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些纠纷,往往只能暂时平息表面的争端,但并不能真正化解当事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反而可能导致矛盾更加激化。
因此,法律之外的调解成为了一种值得推广的纠纷解决方式。事实上,庭外调解是法律系统允许的手段之一,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优势。社区领袖作为德高望重的人物,理应在调解纠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很多纠纷都发生在社区领导人所管理的微信群中,而这些侨领在平时的公开场合往往表现得风光无限,然而在社区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是否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社区领袖不仅是象征性的代表人物,他们肩负着维护社区和谐的责任。新西兰有好几个大型华人联合会,在社区中拥有多个协会,当某个协会内部发生矛盾时,社区领袖理应站出来进行调解,而不是让矛盾发展到诉诸法律的地步。如果社区领导人在关键时刻缺位,任由矛盾发展严重再交给法院处理,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调解工作可以在初期就化解冲突,不仅能避免法律诉讼的高成本,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总而言之,面对社区中的矛盾和纠纷,诉讼不应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我们应当更多依赖社区中的调解机制,尤其是社区领袖的调解能力,通过非法律途径解决矛盾,以维护社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对立与冲突。
(作者为奥克兰爱心协会会长,该协会包括奥克兰老年互助关爱协会和Howick 华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