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漫长的游戏》的匿名评论:新西兰华人的“尊严”何在
|新西兰匿名作者
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中国总理李强访问新西兰,新西兰知名英文媒体 Stuff 网站在这一天推出自己的调查记者团队制作的纪录片 – The Long Game (《长期博弈》 或是《漫长的游戏》),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对新西兰的政治影响力和政治渗透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是英文,发在英文媒体网站,新西兰华人一开始知道的并不多。不过到了6月17日周一,有人在微信上转发一篇匿名文章 – 《新西兰华人的尊严何在?》,作者还在文章标题后注明 ”(请转发)“。
这篇文章最迟应是写于6月16日(周日),因为作者提到纪录片是在”本周“的”一个大日子“(应该是指李强来访新西兰)播出。从作者文章的行文来看,作者显然对新西兰的时事新闻相当了解。
显然,匿名作者对纪录片《长期博弈》充满怒火,把媒体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揭露和调查称之”和尚打伞 ,无法无天“,并把这种怒火转嫁到整个新西兰。匿名者号召华人“呼吁中国学子们别来新西兰,” 提醒”中国游客别再被忽悠,还警告“每年购买新西兰保健品的中国消费者们小心”,最厉害的是,匿名者还请求“中国海关有责任加大力度抽查新西兰的海产品。”
对于这位作者在用“华人尊严”做文章噱头,网友”自由人“评论道:“这作者的尊严感莫名其妙!大额政治献金捐赠 ,高价收购前总理房产,高薪聘请前总理担任银行董事,遥控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控制中文媒体压制批评,难不成这就让华人华侨有尊严了?“
自由人说:” 现在是21世纪了,不要再玩弄极端民族主义了!全世界都知道,80年前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就玩火自焚玩过头了。 华人180年前就开始移民新西兰,身体都知道,哪里更有尊严。有些人,脑子不如身体诚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是在6月24日才发表声明,对Stuff的纪录片 The Long Game 进行抨击,驳斥这部纪录片“充斥着对中国的毫无根据的诽谤和误导”。
围绕着纪录片 The Long Game,华社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匿名者的这一篇,是对纪录片开的第一炮。

在本周一个大日子的当天,新西兰媒体Stuff推出了一部网上纪录片,讲述华社中的间谍及统战等对新西兰的渗透。
影片的初衷是为报社老板未来从政铺路,还是以出格的方式搏取新西兰观众的眼球,拯救艰难生存的媒体?
也许,只有后台制片人自己心中最清楚。
最讽刺的莫过于影片制作申请到了公款资助,华裔纳税人用自己的血汗钱供有心人拍出了这种离间种族的大片。
纪录片推出的结果是让华社人人自危,彼此猜疑。华裔政治精英们被扣上间谍帽子;社团领袖被打上了统战的铬印;中文媒体老板都是中国政府的帮凶,最荒唐的是,歌唱家也不能幸免,被点名是政治嫌犯。
来自中国已是原罪,以后这种情形更加严重。两位华裔前国会议员已被抄过家,现在的三位是否有一天也遭遇同样的命运,真的很难说。
每一位来到新西兰的华裔都希望展开人生的新旅程,呼吸新西兰民主及自由的空气。我们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预新西兰政治的行为,但这部影片用道听途说故事,加上想象及推理,对整个华社进行了政治审判。
最可怕的是,记者充当了检控官,报社行使了法官裁决的职责,影片中指名道姓,为不少人贴上政治标签,套上了吓人的政治大帽。
政治扩大化的效果让白色恐怖一时间笼罩着整个华社。今后任何与中使馆有联系的人都有参与统战的嫌疑,参与华社团体活动的人也很难去掉帮凶的标签。
在新西兰,你如果发现任何违法的事情本应向警方或国安局举报,然后通过新西兰完善的法律解决。
但你无法想象这种和尚打伞 ,无法无天的事情居然会出现在新西兰。法官可以退休了,国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每家报社都可以引导民意,裁判是非。
我们都对多年前发生在北岛车祸中丧生及受重伤的同胞感到惋惜,但事故的起因是疲劳驾驶,还是有人恶意促成,这应该交给警方,相信警方的公正性,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想象公开定论。
出现在影片中的那位香港小姐真的让人无语,勾引有妇之夫有违社会伦理,并不是件光彩的事。与奥克兰市长上旅馆开房激战,办公室里熄灯开炮,这些本都是个人私事,但当婚外情被人用于市长选举,以丑闻逼使布朗市长放弃连任竞选时,她在当中所起的作用显然就是污染了新西兰的民主制度。
将丑闻拍成电视片无可厚非,女当事人不介意,外人也没有必要指指点点,但这位美女如今出现在镜头前大谈民主及自由则时,真让人感到其在亵渎西方的文明。
妓院老板Jami-Lee Ross当年曾是政治捐款案中的男主角,他年少得志,狂妄自大,以往经常在华社活动中自称是未来最有希望登上总理宝座的人。他被傲慢冲昏了头,与党魁窝里斗时无意间把自己送上了被告席。
卑鄙的政客们知法犯法,但却将所有罪过推给了不懂规定的捐款者。投机商人虽然不值得可怜,但政客落井下石,不断消费受害者的冷漠让人恶心。
影片中,记者诱导式让华裔女地产中介回答问题,以此得出自己已设定的答案,而那位女中介看上去并没有完全听明白记者的问题。
影片播出后,没有一位政客愿意为这种对华社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说一句公道话。悲哀!
各位能做的是,呼吁中国学子们别来新西兰,这里不再是天堂,你们会有接受三等教育,却被受取一等教育费用的感觉。新西兰的政治气氛决定了你的未来在此没有出路。
中国游客别再被忽悠,奥克兰最被推荐的景点不过是一座工党的坟墓,游客来此打卡,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棺材里躺着的是何人。
中国的中产阶级清醒一点,奥克兰的治安比纽约还糟的多,贫困加重让抢劫每天都占据了新闻版面。本地物价飞涨,交通设施落后。围城内的人往外跑,你们就别再往里钻。
此外,每年购买新西兰保健品的中国消费者们小心,日本核污水入海,新西兰政府表示理解,但保健品制造商却大为紧张。
一些人也许发现保健品已涨价,但却不知内中的原因。一位店主私下曾表示,业者担心海水中的产品被污染,不得不加大了检测次数及范围,以免在出口抽查中被验出超标,毁了整个行业。
中国海关有责任加大力度抽查新西兰的海产品,防止未来有可能受核污染的保健品输入中国。
新西兰的华人们好之为知,谨言慎行。新西兰现在记者可随意充当检控官,报社行使了法官的职责,后果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