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诗社】口语诗杂谈,诗是语言张力的探险者

桃源诗社里,诗友们除了写诗、分享诗歌,隔三差五会不由自主地讨论一下同诗歌有关的一切。现今大陆诗坛流行的
“口语诗”,诗友们就讨论过好几次, 一些发言,很有真知灼见呢! 
本文是诗友们的讨论内容精选。
Related image

看那个人

作者:(江苏)拾荒

*

开门的是奶声奶气的孩子,

他仰着脸仔细瞅了瞅我

转头喊:“妈,那个人回来了。”

一年未见

儿子还是我的儿子

媳妇还是我的媳妇

只有我,从爸爸变成了农民工,

从农民工变成的那个人。


Image result for Poetry,world

 

Portia:对现代诗歌风格的变化很感兴趣。如果在过去,不大会认为上面这段文字就是歌。

现在,人们把这种诗叫口语诗。口语本身不是传统诗歌的语言。但口语能自成一派也是值得探讨的现象,

其实这首诗给我很深的印象,有深意、寓意,画面感强,短短几行字,让人看到中国无数常年背井离乡、离别妻儿、缺乏家庭温暖的打工者的苦楚。这是一首非常打动人的好诗。

三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精炼表达方式。

现在的时代,语言精炼表达方式多元化了,的呈现方式也就多元化了。你主张自己的语言精炼表达方式是不等于要否定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
 在我看来,最早的,其实不是孔夫子收编的《经》,而是巫师占卜筮卦的记录,周易里的爻辞,最早可追踪到商殷。
不明白:口语,就是硬挤入的“” ,不过是把文章的句子纵向陈列而已。
伊米:把日常的语言情形直接搬迁到页面上,叫它诗。这种除了讽刺功能,在其它情感领域不怎么凸出。
小刀:口语诗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一个诗人写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厌倦了一种表现形式,尝试用去修辞法来写的一种方式。但被后来很多初写者认为门槛低而仿效之。我有次和几位诗友说起口语诗就笑到,人家是有意识的使诗口语化,你是没能力的只有口语化,怎么可能同日而语。
 低处的灯盏:所谓口语诗,不才从不以为它乃一诗体,而是一诗风也。《孔雀东南飞》《静夜思》《寻隐者不遇》《问刘十九》《长恨歌》《天净沙·秋思》《再别康桥》《小草在歌唱》等等名篇,无一不明白如话,而回味无穷。
反观当下诗坛,不少人自认为很先锋,要不玩抽象,要不尚具象,在新诗创作上步子迈得很大,殊不知步子太大,轻则会扯烂裤裆,重则会扯得蛋疼。
刘合军 :口语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时代的产物,他直入骨髓,言辞简炼,当然写好也不易,也不是每一首都会是好的。

Portia: 口语诗比较直面现实生活。 看到一个叫北颖的诗人说:“写离不开灵感,口语诗,简单,要有痛感。”

刘合军:歌应该是唤醒,呐喊,沉思,讽喻,具有灵魂的东西”。

Victor: 那我认为鲁迅是民国圣,他有思想有见地,唤醒国人。

凯闽 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Victor:诗歌终是要遵守一定形式感的。总不能拿一篇散文过来,纵向排列一下就是诗吧
J:歌应该是有节奏的,把句子断开放在不同的行里就有了节奏。
流光: ,应该是凝练的美;,也应该是种内容的浓缩。

不能沾国家的便宜

by 刘合军

*

今早,菜市场遇一故人
我说,你可享福
当年的超生游击队
都长成正规军了
他说,老大是国家的
我让他当兵
老二躲在外婆家生的
去了外企
老三是拆了屋才生下的
读书求学
全都是黑市价
成本高,没办法
让他去资本主义国家
赚外汇

2018-01-12


Related image

木头脑子: 最近发现国内许多诗社特别流行囗水诗, 似乎成了风气,时尚,一些评价高的我看都是没诗意,没哲理的或者不知道讲什么的诗。

水墨:诗歌标准被几自以为是的小圈子所谓大诗人破坏了,他们以为口水就是最高境界。但他们忘了他们也许是段三流高手。
Portia: 诗歌要精炼,有意境,给人美感。而口语是生活化语言,不是传统诗歌语言。但口语能自成一派也是有意思的现象,至少说明风的多元化和现在写人数的众多。
水墨: 转一段别处看到的评论: “而今差的口语诗都滑向了口水诗,废话连篇,无思想无语言,比如说“乌青体”“梨花体”;好一点的口语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性,但没有诗味,一般来说也就相当于一个段子。
“这就要提到当前诗坛的“又一泡尿”——《与领导一起尿尿》:“厕所里立便器/只有两个/我正尿着/领导进来了/与我并排/站着开尿/气氛有些沉默/我觉得这时候/应该说点什么/我说,领导/你尿尿/也尿得这么/好”。尿尿本是生活俗事,作者却在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了不寻常,不能不承认作者别出心裁,在与领导尿尿的特定场景中,写出了人性的卑微和尊严的丧失。

当然,这是一首优秀的口语诗还是又一个段子,是否能算得上口语诗的经典并引领大家严肃地创作口语诗,还是个未知数。”

流光 :很多的”口语化”人,把问题写俗了,那只是自命不凡的人。好点的,语言与立意之美,缺一不可。
小刀:其实是什么形式的诗不重要,但我觉得现在好多人勿略了诗歌的美。有些诗是很深刻,寓意很强,但它读起来就像警句。怎样很明白清晰地表述诗意同时,兼顾到诗的韵律和美,缺一都不能成为优秀诗歌。
Portia:作为一个不会写诗但喜欢读诗的人来说,我喜欢能读的懂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诗歌能千古传唱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诗歌有的看起来很华丽,有的用词生拉硬扯,看起来很别扭,不知道在说什么。如果诗歌让人看不懂,那如何能在情感、精神的层面打动人呢?
不明白 :的标准,哪怕诗歌现在的定义比过去更宽。
三木:科普说明、应用文字,讲究因果逻辑思维,越少歧义越好。

则正好相反,讲究”语言张力”、甚至是反逻辑思维,反语法,反语言常态,推崇语言的所有修辞手法:

意象、想象、排比(赋)、比喻、类比、拟人、(比、兴)联想、移情、对偶对仗、平仄押韵…… 总之一切可以使读者产生文字本身之外意义联想的语言精炼表达方式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必须断行排列的原因吧。

小刀:转述一段李犁的话。他说:“诗歌是喜新厌旧的艺术,只有在熟悉的地方弄出让感觉遭电击似的一激灵,在无中生出有来才是好诗。诗歌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技术的进步,都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和推进。写作者之间首先较量的不是内容,而是手艺,就是面对同一题材,看谁更有绝活。

“包括现在那些非虚构的叙述体和口语诗,看似他们没有技艺,其实他们较劲的是在叙述中的瞬间耸立,即陡峭感,就是意料之外的效果。”


三木:什么是的概念发展到现在,从内涵到外延(形式到内容),都已经有重生性的演化。的概念的多元化,跟的表达水平一样重要。因为,本质上是语言张力的探路者。

木头脑子:诗至少该有思考、有美感或者有痛感吧。

Related image
伊米:“用愛默生的话说,人是这个隐秘世界的体验者,是思想的目击者。 的本质在于表达出我们从未表达过的语境,一个新语词的出现,往往就在一首伟大的里面。人用特有的语词开辟出尚处于朦胧中的思想,这和哲学的作用是相同的。文化一般从开始。”
三木: ,无论从文字产生之前,还是之后,都是语言的先锋。,也是语言张力的探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