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三位女博士看三位北大毕业女精英同上野千鹤子的对话

作者: 彭丽芳博士、Ellie博士、水忆清博士等, 毛芃编辑

近日,三位毕业于中国北大的女性精英和日本著名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的对话,引发海内外很多人的关注。

75岁的上野千鹤子未婚未育,一生享受着单身带来的可能性与自由。她在对话中不仅回答了自己不结婚的原因,还解释了她心目中的女性主义:“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么样都可以。”

上野千鹤子

对话的另一方,被誉为北大女性精英的全嘻嘻则被批评为对女性主义的理解过于肤浅,提问没有深度,流于表面,甚至让人感到冒犯。

随着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水准的提升、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搞、更多女性经济上的独立或是对男性在物质以来上的减少,女性如何看待自己、要求自己、男性应如何对待女性,自然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对于三位北大女毕业生同日本女性主义作家的对话,我请三位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女博士进行了评论,她们分别是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毕业的彭丽芳博士、水忆清博士和香港大学毕业的Ellie博士。同时,也编发了一些毛传媒读者评论。 – 编辑



全嘻嘻们并未理解和懂得独立人格的真正含义

作者: 彭丽芳博士

看过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与北大毕业生的访谈新闻,个人觉得三位北大毕业女子尤其是全嘻嘻并未真正理解和懂得真正的独立人格是什么样的含义;所以,对女性主义的理解也是有偏差的。

独立人格首先就意味着,女性应该从自身的意愿和价值追求去做选择和生活,而不应当以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观与行为、尤其男权社会结构折射出的价值观去指导女性如何生活。

选择结婚与否,生孩子与否,上野千鹤子的回答与全嘻嘻的问题和陈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位独立女性的思考与经验,告诉女性要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寻求自我和真实,而非不假思索地遵守和妥协于社会习俗、社会压力和男性伴侣的想法。另一方体现的则是一个失去了自我、没有自由的、被迫选择婚姻和生育的女性。 女性主义当然不是后者。上野也并不要求其他女性向她一样选择不婚,不生孩子,而是强调独立和自由。

上野提到女性主义者有结婚的,也有没有结婚的,有生孩子的,也有没生孩子的。她理解的女性主义不是狭隘的,而是包容不同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只要这些选择不是让女性迷失了独立和自我的人格,失去了个体的自由,按照上野的理解,就没有违背女性主义的原则和理想。

当全嘻嘻问及上野是否因为父母或者自己遭受过男性的伤害,才走向女性主义和独身主义时,上野面带微笑,举止中透露出的是一位独立女性和学者的包容与宽容。这也是大家应该学习的地方。


上野千鹤子与北京大学毕业的三位女性对话

北大女生至少证明了上野千鹤子存在的意义

作者:Ellie 博士

北大女毕业生的表现确实有点失礼,但三位的统一风格也有点像被“导演”设计过的。我想说的第一个印象是,北大女生坚持了“真实”,她至少坚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挺好的。

第二是北大女生表现是否得体及能否匹配得上野教授的层级,显然这对话是在二个维度的;撕掉北大女生的标签,她还是男权信息和价值观投喂的优秀代表,顺应和妥协可能是当下这个时代成功的前提,她们至少证明了上野千鹤子这样的女性主义精神领袖存在的意义;

最后我想说,这种大环境下不要去批评一个人,这也绝不是孤立事件,哪怕在一线城市也有各种优秀女性,毫无觉知地在男权或者强权的环境下生存甚至自我激励(PUA),这是实情。批评而不去理解,针对和贬低个人而不反思为什么,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女性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网暴和消费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在反其道而行之。


与上野千鹤子对话的毕业于北大的三位女性

我欣赏三位女性的坦诚与勇气

作者:水忆清博士

这个视频的定位是女生的卧谈会,既然是卧谈自然是坦诚相见。三个女性都有各自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模式,她们愿意坦诚提出自己的困惑,问的问题很多具有代表性,帮很多中国女性问出她们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提出者看似没有理解女性主义,其实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提出了限制性思维下自然的困惑。我佩服她们的坦诚与勇气。上野回答得温暖又得体。

对婚姻、亲子和自由的理解与探索,都非常可贵。

我觉得这样的讨论为许多女性带来启发,提问者本身其实不是那么重要,问题和互动本身有它的意义。

我感觉网络上用“全嘻嘻”个体来说事,对女性带着一些攻击性。对被概括为“全嘻嘻”的女性,可能也不十分公平。其实标签化,会带来许多影响。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我对此心存敬畏。对于鲜活的个体,我愿意怀有爱与慈悲。

提问者的个人选择无所谓好坏对错,它帮助更多人看到了真相,我很欣赏这一点。日本作家的回答很有爱,这样的互动很棒。她们的体验和思考帮助更多人看到了一部分真相。这种探讨呈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it’s all part of the process)。这样来看,我觉得很好了。我身边有许多中外女性朋友找到了自我,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爱与自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醒来。



Milo

坦率说,在中国文化里女性权利是处于困境的。她们不止是遭到歧视,还有压制。社会只要女性好的一面 – 感情、时间、身体、金钱,但忽略她们的需要。

毛 芃

中国社会中对女性公然的隐形的歧视随处可见、年龄歧视、容貌歧视等等,中国需要女权主义的春风吹拂!

一个极权社会、男权社会里,女性群体是非常弱势的。但中国女性总体水准不亚于中国男性的,特别是她们的勇气。

千 玫

會不會上野原生家庭比較自由,父母都很開通,不在她孩童的時期刻意灌輸傳統文化觀念,才使得她既自我又溫潤。全嘻嘻們的生活背景與上野有很大差異,自身的理念也深受家庭和社會影響,如果說中國女性出不了上野,那日本女性也鮮有全嘻嘻。這種對話固然有意義,但我覺得對全嘻嘻們也過於求全責備了。

彭博士

全嘻嘻只是代表了部分大陆女性的想法,不能代表全部。我始终相信大陆也有女性是很勇敢和独立的,有类似上野的想法。只不过媒体和大陆的环境没让她们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已。

弗兰克

那个日本女学者很优秀,至少她那个女性家庭劳动应该得到经济收益是个很好的观点,尤其在东亚国家生育率减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育更应该得到国家政策额外贡献补偿。

XX

真正的学者就是能挑战传统思维,转变大众思想的人。真正的强国也是能产生新的理念,设计出新的制度,引领其他国家不断跟进的国家。

JudyH

穿衣还是有场合区分的。平时在家就穿着一般的衣服,原则是舒服为主,一般是休闲的,而且是旧的衣服,干活灵便,舒适;出门要看去哪里,购物和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装,不一定考究,但要合适。怎么可以穿睡衣去逛商店、而且甚至是做采访?穿着睡衣同长者和知名人士对话,还要录像公诸于众,实在是太太无知了!

益谦

一个不婚不育研究女性主义的女专家,应该和多数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的女人没有太多的共情,因为她不需要女人的母性,多变性,可塑性,矛盾性,而北大女生们明显有全方位的追求,但高估了自己,认为有能力让自己幸福,其实人拥有的都是物质交换、情感交换得来的,懂得施恩比受恩更重要。

彭博士

其实,每年有一个机构专门研究性别差异,每年都有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日本社会总体上性别不平等超过韩国和中国排名。2022排名,性别平等做得最好的前三名是北欧国家,新西兰是第四名。

在日本文化中,不少女性是接受女主内、男主外的。

小 美

只要是自由独立的选择,女性主内主外不重要, 随夫性或不随夫性也不重要。

路博士

中国男女平权只存在于几个大城市里面的很少一部分人群 。平均来说,中国的性别不平等我觉得应该不如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彭博士

我有一个朋友,美国硕士博士毕业,德国柏林大学博后。她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就是女性主义和女权。在大陆面试过多所高校,面试的都问她你研究女性主义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整个大陆的氛围,甚至学校都不鼓励这种研究。

千 玫

確實是這樣,國內的文明程度,研究女性主義還太奢侈。

毛 芃

这个对话确实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在女权认知方面的差距,也可以是说是社会文明的差距。

路博士

在西方,女权主义是随着现代性、后现代性逐步发展起来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知、实践和法制基础。  而中国才开放了几十年,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夹熟饭和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上本来就有的文化痼疾和意识形态扭曲,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还是工具层面的,连完整的人都不是。中国人首先要先从工具和奴才的精神文明状态转变成为人的状态,才能明白和实践人权和女权。

鹦鹉先生

非常赞同路博士有关中国人首先要解放个体成为自由人的说法。无论是传统的儒家伦理,还是共产党的治理体制,都是彻头彻尾的集体主义,个体几乎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的,要么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要么就是国家机器的零部件。只有在个人权利得到保障,个体利益得到保护,个人尊严得到尊重时,上野的女权主义理念才会得到更多人关注。全嘻嘻和上野的对话突显出了中日社会发展的阶段差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