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士再谈贸易战:主动权在白宫 结果无悬念

前 言

2018年6月15日,美国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启动25%的关税;同时美方还准备了一份针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预备清单。中方表示将立即出台同等规模的征税措施。中美双方是不是来到了贸易战的边缘呢?
毛传媒曾在4月份邀请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商学院高宏志博士就中美贸易战发表过看法 – 【高博士谈贸易战】中美都想摆脱对彼此的依赖,冷战格局大幕揭起。现在,再请高博士和前中国外贸工作者三木等读者朋友对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发表意见。

中美不会正面打贸易战

三木: 我不认为中国会与美国正面贸易对抗。

中方敲锣打鼓高喊对抗应战,是策略上的宣传需要,一为谈判造势,二为安抚国内情绪,暗地里一定会与美方沟通、谈判、讨价还价。

谈判就是各自将自己的胡萝卜与大棒一件一件地拿上台面,谁高谁低,最后见分晓。

如果美国太强硬,一意孤行加征关税,中国被逼作出报复性反征税,但实际操作可能会是临时性的;中国很有可能及时让步、妥协,满足美方撤销加征关税的条件。

我认为中国政府的底线是不与美国搞贸易战对抗;理由很简单,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承受不起贸易战的后果。

 

美国用知识产权说事是必然

高宏志博士:对美国来说,贸易战的目标是贸易平衡停止或减少中国对美国的知识产权的侵犯;前者可以通过大棒加谈判解决;后者是体制文化的综合问题(中国文化里模仿艺术不是问题引申出的仿制先进产品也不是问题)。

川普在前者得不到太大进展和利益的情况下必然用 “知识产权”说事。美国知道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但绝对是整个西方对中国技术崛起最大的痛点。

我的预测是,中美贸易争端还是会以贸易平衡的谈判解决,关键是如何平衡?是进口能源和农产品来平衡呢,还是以减少对美国技术产品出口来平衡?

对中方来说,显然前者更符合战略利益。如果美国能显著增加对中国的农产品、能源和金融服务的出口,川普在新的谈判基础上对中国技术产品的关税会减少实施,但不会不实施。

川普是要中国政府清晰地明白这样一个战略信息,即中国不改变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不减少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干预政策,美国的关税随时会来。川普这个策略是符合整个西方的战略利益的,估计欧盟、日本很快会跟进类似的关税政策。

这场贸易战主动权完全在白宫,结果没有悬念。下面估计就是中国官媒如何发出“悲情”和“卧薪尝胆”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论调了。


也许会有第二战役

高宏志博士: 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国被美国政府迎头一棒,但这可能是中美之间的第一战役。第一战役结束后,也许很快会进入第二战役。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逼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但并没让日本经济崩溃。我预感美国可能也会逼中国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和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城下之盟。

如果这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中国的将来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对中国政府的执政权威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民营资本主义意味着什么?对中国金融和股市改革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严肃而有趣的研究课题。

路人:表面上是贸易战,实质上会和政治连接 。


贸易战会让民营资本加速逃离

三木: 中国宣布对美国出口中国的价值340亿美元的农业产品,特别是大豆、汽车将于7月6号起课以报复性关税,税率为25%。

刚刚查了一下,黄豆最惠国关税率3%;小客车(汽车)关税率25%+进口消费税5%+增值税17%。此税率是今年中国海关执行的进口税率。

解释一下,最惠国待遇关税率,相当于WTO关贸协定税率,原义是指从签约最惠国待遇的国家进口商品,均享受最优惠的关税待遇,一般都是互相对等,但WTO当年的谈判,欧美西方国家,并没有要求关税壁垒对等,也就是说,西方国家执行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对中方产品实行零关税的同时,允许中方为保护民族产业的发展/赶上西方制造业水平,而对西方的产品设置进口关税+配额的壁垒。

从以上税率可知,黄大豆,的确是中国需要进口的,所以,才会有低至3%的关税。

而进口汽车,关税是25%,这个税率在西方自由贸易体系中,已经是很高了。

中国对进口汽车除了25%的关税,还有5%的进口消费税,再加17%的商品增值税,这就是为什么欧美日进口汽车在中国特别昂贵的原因。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报复加征关税清单上的汽车一项,并没什么杀伤力。

杀伤力大的只是农产品/水产品。但是这只占美对中出口贸易的零头,属最末尾的出口贸易项。

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主要是工业品,从航空器配件,到汽车、船舶、重型机械、核工业产品、交通机械及其配件,涉及了目前中国制造的好几个重点,尤其是机械配件的出口项目。

高博士关键是贸易战是否会真正会打起来;一旦开战,外贸资本可能会借助外贸回款滞留境外快速逃亡。尤其是长江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民营资本会加速逃离;具体体现在出口在途款和待收款,以及坏账显著上升。这些民营资本逃离是有办法的。

 

发达国家不会为中国而改变

三木:WTO体系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这18年,是WTO降低门槛给中国15年的适应观察期,中国则是充分利用了这个明显对中国有利的贸易体系观察期,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不过, WTO目前的倾斜性协定是不可能持久的。欧洲前年无一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已经无力应对中国了,只有美国有能力要求中国作出改变。美国、日本、德国和澳洲,在WTO体系问题上,肯定会报团反制中国。

路人: 这几年美国的做法,将决定中国和西方的长远轨迹。

高博士: 西方曾经批评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和实施,中国说你们当年也污染,于是继续“后发优势”(不保护环境);结果经济是发展了,环境被破坏到令人痛心的程度。

西方现在重点批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政府干预,我们还可以“我行我素”直至西方集体对中国技术封锁吗?

慢慢发展、制度建设、尊重人权和遵守文明规则,这对中国的“美好将来”至关重要。

当中国的体制和思维与世界发达国家冲突时,发达国家不会为中国而改变。中国政府在内政外交上越早认识到这个问题越好。

Ray:中国政府啥都明白。穷但是健康,一部分富但是不健康,选后者;民主但是国家发展好,专制但是权力稳,选后者。

用时间换空间,用空间换时间 。总之, 不能丢了权力。

高博士: 问题是任何权力难以一手遮天,尤其是在今天的全球化、信息透明、快速传播的现代文明社会。改则好,不改被逼着也要改;否则每天都要防贸易战、防内部反对声音、防互联网、防外来声音,除“维稳”无它。


贸易平衡对新西兰很重要

三木: 顺便说下新西兰, 新西兰必须保持对全球世界的贸易比例平衡,不可侧重于谋一两个大市场,尽管目前这样的市场可能会给新西兰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换句话说,新西兰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是好事,但不能发展到经济依赖的程度。那样是短视的、危险的。

高博士 : 看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升级对新西兰最大的启示就是贸易不平衡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的影响。

新西兰对中国2017年的贸易顺差为36亿新币;我查了一下新西兰海关统计数据,新西兰商品和服务合计对中国全年贸易顺差(2018年3月底计算)为37亿新元,大约占对中国出口额的25%。同一口径2016-2017贸易顺差占比为15%;有明显增长趋势,但顺差比例还不算高。一旦两国有贸易争议,对新西兰的外贸顺差影响不大。

核心还是要贸易平衡,对任何国家的贸易顺差都不要过大。